本文是一篇论文致谢,致谢态度要端正,措词要恰如其分,致谢中可以在文尾直书其名,也可写敬称,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致谢一般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致谢一般用于字数超过数万字的硕士、博士论文。(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论文致谢,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本课题的研究凝聚着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如果这项研宄成果能够对中国的设计教育有所裨益的话,首先应当归功于那些在课题研宄过程中给予过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我的老师、领导、同事、教育界的同仁们和设计界的朋友们。
首先感谢我的老师们。我有幸接受王敏教授的指导,他开放的国际视野使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放眼更加辽阔的世界;他对学生的殷殷期望,切切教诲,对中国设计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岑和责任感,鞭策我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课题的研究。许平教授伴随课题研究的始终,不吝珠玉,百问不厌,适时地匡正着我的思路。谭平教授以其对设计学学科课程研宄的丰富经验,为本课题从“设计教育”的广大范畴确定为“课程研宄”
发挥了点化的作用。周至禹教授以其对课程研宄的明澈思路,为本课题的研宄厘清了诸多模糊的问题。奚传绩教授早在年就为我推荐了多部课程研宄文献,这些文献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陈卫和教授将世界课程研宄的前沿成果《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宄导论》介绍给我,对本课题研宄视野的形成和视角的确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何洁教授对本文中的主要问题--世界文化转型与具体国家文化转型的关系提出建议,为我在论文最后的写作阶段把握正确的思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时此刻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的硕士导师沈大为教授,他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为敬爱他的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永远的怀念。他淡泊高洁的品格和严谨求是的精神是我为人、做事、治学的榜样。遗憾的是我不能够再次聆听他的教导,但每当仰望夜空,我便相信他定能于星汉灿烂中了望大地,感知学生在学术之路上的进一步跋涉求索,并为此而欣慰。
其次,感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我的领导们和同事们。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获得了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并考察十余所美国高等学校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的情况,为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创造了条件。感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的同事董雪莲教授、杜明星老师与姜晓慧老师在我研宄繁忙的时期承担了大量的授课任务。感谢工作室的学生张晨、李冉等为资料整理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工作。
再者,我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受益于百余位中国设计界的朋友们、中美两国设计教育界的同仁们和在校学生们给予的倾心帮助,他们的支持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他们的智慧提升了本课题研宄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的名字写在了附录中,但还有很多人并未留下姓名,对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另外,深深地感谢我的亲人们。感谢我的丈夫王立杰先生,他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放弃自己的事业而给予我全力的支持,家务琐事和对孩子的教育消耗了他大量的宝贵时光。感谢我心爱的女儿,她六年来为了支持妈妈的学习而牺牲了太多童年的乐趣,她在成长中养成的独立顽强和阳光开放的性格令我倍感慰藉和骄傲。感谢我的双方父母亲,他们虽年逾七旬,却健康豁达,不仅无需子女的照顾,而且至今依然是我心灵的港湾,他们的牵挂、安慰和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动力。对于他们的付出,我虽攻苦食淡,却寸草春晖,而难以了却内心深深的愧疚。
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詹建国教授三年来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博士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凝结了导师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从论文选题、结构框架确定、问卷设计、实验设计、行文及修改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导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豁达直率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使我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受益匪浅。除此之外,导师及师母还在生活中给我关照。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田径教研室的郭元奇老师、张英波老师、沈信生老师、孙南老师和李老民老师在开题时给我提供的宝贵建议和指导。感谢李铁录老师、柴国荣老师、姚国强老师、许滨老师、何庆忠老师以及其他在访谈过程中提供帮助的老师。
感谢王华倬老师、刘昕老师、张国礼老师以及其他在问卷设计中给我提供帮助的老师。感谢给我提供实验便利条件的单位领导、老师和学生。正是他们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才使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感谢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将本研究立项为教改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感谢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各位老师对我们提供的良好学术氛围。
感谢患难与共的同窗好友在我困难时提供的帮助,非常珍惜我们多交流的场景及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所有这些凝结成我们共同的财富。
最后,感谢我的爱人苏海霞女士、儿子张格通以及我的父母,正是他们的艰辛付出成就了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