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从高迪的塑形建筑到汉斯的柏林爱乐音乐厅;从柯布的"粗野主义”到安藤的清水混凝土;从密斯的方盒子到赫尔佐格的极少主义建筑;以及阿尔瓦.阿尔托在现代建筑早期就开始探索的建筑外表皮的表现力和意义的追求,无不让景观建筑外表皮赋予了语言,与其场所环境有了相互存在的意义。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中,1925年首先于法国巴黎举办了超现实派画展,它对20世纪美学观念有重要影响,而后抽象主义、波普艺术、至上主义、未来主义、表现派等艺术流派,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发展的未来方向。现在,虽然有很多学者和建筑师对建筑外表皮形态设计一直执冷漠甚至是不屑一顾的态度,但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景观建筑也如此。现如今各种传媒无处不在,每天被各种新鲜事物充斥着,人们渐渐不再安于沉默,开始寻求个性张扬,而那些城市中模式化景观建筑成为不和谐的音符。为了满足现实需要它们不得不改头换面,景观建筑外表皮以其最快捷最便利的表现形式倍受注目。中国的城市更是如此,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面临很多矛盾,常常来不及做更多考虑,只能不加思索的复制建筑。因此,认识和总结影响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的内在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景观建筑设计实践上具有指导的意义。
………………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对生态公园中景观建筑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研究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环保和节能等问题,苟求一些生态技术指标。在外部环境设计中,追求高绿化率,低密度的建筑布局,或是追求造型的标新立异,忽视了真正影响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的因素。而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影响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的普遍性因素,来解决生态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应做出怎样的外表皮形态设计,深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出更适合该场地环境的景观建筑,完成设计项目。景观建筑的外表皮形态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外在面貌,也反映了城市的精神形象。因此,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延续城市传统与美学价值,反映社会文化的不断更新,也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本文尝试通过对影响景观建筑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总结,并最终落实到罗龙河生态公园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设计的实际项目中去,找出赋予景观建筑以性格特征的原因,创造出符合城市生态公园特性的景观建筑,对于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第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
2.1相关概念界定
内表皮与外表皮可以是同一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物质,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表皮,起到围护和形成使用空间的作用。当建筑表皮伸展为一个完整状况时,内外表皮截然分幵,而内外空间也是相互独立的;当其延伸并被打断时,内外表皮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外空间此时也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连续空间。其实,内表皮与外表皮的相互作用与它们本身的材料特性相关,当其都为透明物质时,内外表皮就消失了,内外空间在视觉上变为透明。当其为半透明状态时,内外空间的联系是模糊的,内外表皮既是联系的又是可区分的。因此,基于这个理解,建筑外表皮就特指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表层,其研究的重点放在建筑外表皮空间构成上,并且与环境相关。为了使建筑外表皮概念更清晰,且不与建筑外立面概念相混淆,论文对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如下分析:首先,建筑外立面研究建筑形象的美的规律。由于建筑外表皮的研究也涉及到其外部形象,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与建筑美学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所以,两者的研究范围有一部分重合。其次,建筑外表皮更强调其作为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面特征,其所具有的特点通常是通过与建筑的外部空间以及建筑的功能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体现的。而建筑外立面是将建筑与外部环境接触的面的外部形象从建筑的其他要素中相对独立出来,用分析的方法,使用形式美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建筑形象的美的规律。最后,建筑外立面这个概念首先强调建筑各面之间的不同,然后才是各面之间的联系。而建筑外表皮强调自身的整体性和各面之间的连续性,包括建筑的第五立面“顶”。它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的气候特征、生活方式、建筑美学及科学技术等地域文化,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建筑外表皮形态。
…………
2. 2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的理论研究
最早关于建筑外表皮的总结性专业理论探讨始见于德国建筑师森拍1851年发表的《建筑四元素》中,他把原始的居住体分为四部分:炉膛、屋顶、围合物、基础。这里的围合物的概念指代原始时期形成围合区域的围栏和栅栏,它是有围护作用的墙体,可以看作建筑外表皮(内外表皮合一)的最初形态。原始时期的居住体茅屋就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建筑外表皮的功能特性在建筑形成的原始初期就幵始显露出来,它属于整个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图2-9)。公元前27年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出版了总结性的建筑论著《建筑十书》,书中对当时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大部分篇章都在讲述建筑技术和建造规则,而涉及到建筑外观和装饰的篇幅极为有限。可见当时对于建筑内外观的要求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尽管有部分章节从规范化的柱式出发来描述建造,然而维特鲁维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却在于诠释如何从无到有建造一栋建筑。如此的结构至上进一步反映出建筑外表皮与建筑内容之间的从属关系的状况(图2-10)。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在著作《论建筑》中总结了从属关系理论,即先建造建筑本身,然后再使用各种材料将建筑“覆盖和装饰”,他将建筑外表皮定义为结构表面一部分,并且掩盖着更内部的结构。然而这个时期“装饰”的成分被夸大了,晚期哥特建筑、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这种夸大被后来的现代主义所不屑,但可以看到建筑外表皮幵始在从属关系中所占比例开始增加。
……………
第3章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的影响因素........20
3.1人文环境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20
3.2自然环境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22
3.3功能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29
3.4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风格独特性........30
3.5材料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31
3.6结构与景观建筑外表皮........36
3.7构造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41
3.8材料、结构、构造的综合运用与景观建筑外表皮........47
3.9本章小结........49
第4章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设计实践........50
4.1洛龙河生态公园景观建筑外表皮设计........50
4.1.1 .洛龙河生态公园环境分析........50
4.1.2指导思想与设计构思........50
4.2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51
4.3功能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56
4.4材料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57
4.5结构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60
4.6构造与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61
4.7本章小结........63
第5章结论64
5.1外表皮形态禾口意态的关联........64
5.2从形态到意态的形式表现........64
5.3从形态到意态的信息传达........65
5.4从形态到意态的精神塑造........66
5.5本章小结........67
第4章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设计实践
4.1洛龙河生态公园景观建筑外表皮设计项目背景
洛龙河生态公园位于呈贡县中心区,占有着重要地理位置,公园整体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是结合了传统城市公园和人造景观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态公园。根据园内功能和地形条件,已做了墙垣、景观石、树木、水面、桥等空间划分,体现园内局部特点,造景以清幽、自然为主。尤其天然水体造型为生态公园添加动态、静态、开阔、曲折等一系列景观感受,与周围的小品景观、石、树木等自然物统一、和谐、融为一体,为景观建筑的建造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洛龙河是呈贡最主要的流入滇池的河道,当地人都把它当做呈贡的母亲河,她承载着呈贡的文化和形象。且洛龙河生态公园位于昆明市呈贡中心区,南部是雨花大学园区,西侧距市政府办公区仅5公里。雨花大学园区现已有多所高校迁入,如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人文气息浓厚,远远望去,大学城高层建筑隐约可见。另外,在洛龙河的周边有教师公寓等,地段整体人文气息浓厚。
…………
结论
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往往是具有特定意义的逻辑概念,它的目标是通过建筑语言来创造出具有秩序性又具丰富内涵的建筑形象。外表皮形态到意态的建构是通过对场所感的塑造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并激发彼此的共鸣,在洛龙河生态公园景观建筑外表皮形态设计中,借助了生动的外表皮形象,传达了建筑内在的意蕴——散落在河边的”积木盒子”,创造了集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为一体的城市地标建筑群,加强了场所感。通常在外表皮形态的意态塑造上,需有“形“和“境"的两个层面,表皮的"形”即艺术形象,侧重形式的表达;而“境”则是人们对建筑的情感化、心灵化的体验和感受,是人们通过形式的表达和进行了信息读取,这种形态激发了人们精神的共鸣和心灵的体验,属于精神塑造。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