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松晓,龙显科,汤丽霞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临床分离到的29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73.81%,屎肠球菌占20.41%。294株肠球菌分布前三位的标本种类为尿液、分泌物、血液,构成比分别是43.88%、15.65%、7.48%。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6.11%,其次为四环素,80.0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8.65%,对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为67.37%。两菌可见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但数量极少。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医院感染。
【关键词】 交叉感染;肠球菌属;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药性,细菌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肠球菌属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菌[1]。肠球菌属人类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种部位感染[2],最多见于尿路、呼吸道、腹部和盆腔等各部位的感染,为了解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发展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临床分离的294株肠球菌进行药敏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按卫生部微生物操作规程做常规分离培养鉴定,用细菌ATB Expression自动分析仪及配套鉴定板和培养液、Bac T/ Alert 120血培养仪分析鉴定。仪器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2 培养基
血平板购自珠海迪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麦康凯及MH琼脂干粉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由本室制成平板。
1.3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S)200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质控株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粪肠球菌A TCC(29212)。
2 结果
2.1 细菌鉴定结果
临床分离的294株肠球菌中,主要为粪肠球菌217株,占73.81%;其次为屎肠球菌60株,占20.41%;铅黄肠球菌8株,占2.72%,见表1。表1 294株肠球菌标本的分类情况(略)
2.2 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占前三位的标本种类为尿液、分泌物、血液,占的构成比分别是43.88%、15.65%、7.48%,见表2。表2 294株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 (略)
2.3 药物敏感试验
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6.11%,其次为四环素,80.0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8.65%,对多西环素的耐药率为67.37%。两菌可见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但数量极少,见表3。表3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略)
3 讨论
3.1 肠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却又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如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尤其是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逐年增加,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调查研究显示[2],肠球菌同一耐药菌株能在多个不同患者身上传播,所以追踪肠球菌的感染源,控制其感染和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外肠球菌感染率明显增加, 美国肠球菌在医院感染菌中所占的比例已跃居感染中的第二位,国内上海华山医院、长海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报告资料中,肠球菌也占较高比例,目前肠球菌已发现13个种,但主要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4]。从表2结果显示,在我院各类临床标本中肠球菌的分布以泌尿道标本的分离率最高,占43.88%,其次为分泌物标本,占15.65%,再次为血液标本,占7.48%,胆汁,占6.80%。提示肠球菌引起这些部位的感染机会较多,在进行经验性治疗时应给予充分考虑,加强监控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和感染蔓延。
3.2 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及四环素和红霉素抗生素都存在着不等同的耐药性,其主要原因: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是由于PBPs 与β-内酰胺类的亲和力下降,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与靶位PBP结合;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是由于氨基糖甙钝化酶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修饰灭活;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的外来DNA 片段导致获得性耐药[3]。因此本组调查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9.70%、78.65%;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86.11%、80.00%。肠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天然低水平耐药,所以本实验通过检测肠球菌属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性,推测它与作用细胞壁合成药物(如β-内酰胺类或糖肽类)的协同作用。在肠球菌属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菌中,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31.47%,与王清涛等[5]报道的50.5%基本一致。因此临床不应选用上述抗生素治疗肠球菌感染,应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如果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将导致肠球菌耐药株的增加,对多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
肠球菌属引起的感染无论是在细菌种类还是在耐药性主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同种类的细菌其耐药性差异较大。因此,对医院肠球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掌握了肠球菌属的耐药规律及耐药趋势,临床才能更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使相关感染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沈翠芬,张晓祥,陈颖.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3):334-336.
[2]郑颖.123株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0):79-80.
[3]蒋火刚,李万林.128株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和临床,2007,4(1):18-19.
[4]常纪,王成英,杜静.157株屎肠球菌耐药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1):44-45.
[5]王清涛,徐英春.肠球菌耐药现状及抗感染用药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9,22(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