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460 日期:2023-07-29 来源:论文网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做学生品德培养和心理养成的领路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广泛,其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做一个自尊的人、做情绪的主人、扬起自信的风帆、做意志坚强的人、挫折孕育成功等,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相比的,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劝导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一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师不管怎样都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是热情、幽默、耐心、理解学生、知识丰富、真诚。这样教师可以更亲近学生,更容易与之打成一片,学生更喜欢向其倾诉。因此心理课的教师更多地应该是引导者,是朋友,而不是严肃的古板的传统的老师,与同学应像朋友一样交谈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这说明在心理课中,教师的个性也挺重要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有些心理教师的个性还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可以慢慢地去改、去完善,尽可能往这边靠,使自己与学生走得更近。
    第二,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每个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还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引起情感共鸣;更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导工作的成效。    第三,要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因此,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思品课中心理健康活动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这样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抓住学生心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让趣味性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始末。但心理活动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活动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最终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从而获取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该做到的,那你是否想过要做到?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第四,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活动以小组活动形式最好,以便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成员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上课地点可灵活多变,这样说话更方便,自我坦露会更深入些。同时心理活动更应是一种放飞心灵的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自由、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模式是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去体验某一道理,使学生在心理课上接触的内容更贴近生活,能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所帮助,而不是照本宣科。
    第四,要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每一个课题,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是很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这样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还可以创设心理剧让学生在团体情境下即兴表演,最好不事先准备,而是在课堂的最后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要长成参天大树,要把根深扎于大地,还要有充足的阳光和养料;人要成才,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融入到集体和家庭中,要能感受别人对他的关爱与尊重。而我们作老师、作父母的、就是他们成长的土地和阳光。也许一棵种子跌落在角落里,蜷伏在巨石下,他要生长,他要阳光雨露和养料,那我们就帮他搬开巨石,打开心结,让灿烂的阳光洒进他的心灵吧,他会用绿色和丰硕的果实回报社会的!
    第三,要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因此,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思品课中心理健康活动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这样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抓住学生心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让趣味性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始末。但心理活动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活动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最终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从而获取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该做到的,那你是否想过要做到?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第四,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活动以小组活动形式最好,以便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成员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上课地点可灵活多变,这样说话更方便,自我坦露会更深入些。同时心理活动更应是一种放飞心灵的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自由、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模式是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去体验某一道理,使学生在心理课上接触的内容更贴近生活,能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所帮助,而不是照本宣科。
    第四,要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每一个课题,可以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是很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这样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还可以创设心理剧让学生在团体情境下即兴表演,最好不事先准备,而是在课堂的最后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要长成参天大树,要把根深扎于大地,还要有充足的阳光和养料;人要成才,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融入到集体和家庭中,要能感受别人对他的关爱与尊重。而我们作老师、作父母的、就是他们成长的土地和阳光。也许一棵种子跌落在角落里,蜷伏在巨石下,他要生长,他要阳光雨露和养料,那我们就帮他搬开巨石,打开心结,让灿烂的阳光洒进他的心灵吧,他会用绿色和丰硕的果实回报社会的!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