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481 日期:2023-07-29 来源:论文网
【内容摘要】
     本文以“渭源县清源二小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为例,指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等,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出诸多不良心理问题。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上,本文提出要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教育模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隔代(断代)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在孔子《论语》中的《里仁》一章,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说,这句话引申到西部教育现状,就呈现出“孩子在,父母游”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此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现象。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它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约有1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逐年在增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不到满足 [1]。为了充分了解这些滞留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特对我校24个班级的21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及其咨询活动。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在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的影响下,造成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焦虑、性格偏差等方面。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一、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隔代和断代教育造成过份溺爱,物质上得到满足,心灵上缺乏父母关爱,产生各类不良心理现象
     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留守孩子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起居饮食方面的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导致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 [2]。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代养。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祖辈们对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错误行为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溺爱。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因隔代教育与断代教育过分溺爱娇惯造成儿童的任性的现象尤为严重。
     2、社交行为和社交品质较低,导致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分为社交心理障碍,社交功能社交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在我们调查时发现,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孩子在与外界的交往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种是孩子不愿或不敢与他人交往,心理越来越闭锁和内向;另一种是孩子乱交往,不分是“朱”还是“墨”。这就很容易使孩子沾染不良习气,甚至导致部分孩子产生“社会交往综合征”。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3、留守儿童由于作为弱势群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会产生遗弃感,自暴自弃,并衍生为反社会行为。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他们和城镇子女相比处于劣势,是属于弱势群体,久而久之就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产生人际认识扭曲,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这种对学校、对社会的不信任危机,导致憎恨、仇视、逆反的情绪,千方百计找机会对他人、对社会进行报复来宣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反常的人际关系,过高的物质需求,畸形的需要结构,轻浮的生活态度,错误的思想意识,愤世嫉俗,偏执倾向,精神空虚,心理不平衡,承挫能力低等又决定了他们对不良刺激内容的选择和消化,如不及时矫治和消除,其直接恶果必然导致各种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完善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家庭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完善家庭教育模式,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和监护人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并和祖辈监护人就孩子的教养方式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父母要利用网络、通讯等多渠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
     2、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预防干预机制
     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时,要加大正面教育,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避免教育教学形式化,把正确的是非观引入其头脑中,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依托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舆论宣传,强化和拓展社区教育,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建构留守儿童之家。
     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明天,要充分发挥校外机构的作用,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建立留守家庭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帮助留守家庭教育、关爱孩子,共同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道德引导和心理疏导等。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让我们同心协力,给留守儿童一片完整的天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注释】
[1] 李斌强,赵鹏程.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1):119-120.
[2] 刑 云,朱德全,农村留守问题的反思与对策[J].禾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7):1-3.
[3] 《隔代不隔心》勾红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1年2月1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