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儿童武术的心理训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521 日期:2023-07-30 来源:论文网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化训练的普及,儿童武术训练成绩的提高已不仅仅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稳定发挥,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能够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这就需要在训练中强化心理因素。重视儿童武术心理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论文关键词:儿童武术;发挥;心理训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适龄儿童的心理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从7岁以下较低的心理活动过程迅速过渡到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各种感知包括视、听、运动、空间、时间和观察力都有迅速的提高。作为竞技体育的武术比赛,不仅需要体能、技战术的综合能力,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他们准确控制自己、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提高实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训练对发展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其适应竞技比赛的意志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儿童心理训练的意义
  1.正确对待胜利与失败。赛前要把握时机对他们进行测验,看他们能不能运用所掌握的技战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促使流畅状态或高峰体验的出现,并尝试让他们体会比赛的胜利与失败,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多进行“得与失”的教育。
  2.激发内在潜质。在比赛前要通过语言及适当的奖励激发他们的信心与斗志,使他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尽快适应比赛环境,有效发挥发挥技战术水平,排除其他干扰,取得优异成绩。如果赛前调整训练不当,孩子们会表现出抑郁、冷漠、注意力不集中、厌恶比赛等情绪,或是表现出焦虑、紧张、亢奋、慌乱等情绪,从而影响比赛发挥和成绩。同时需要注意,激活过度和激活不足都会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
  3.增强武术训练的坚定信念。儿童武术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伤病、疲劳以及疼痛。坚持长期系统训练对于儿童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能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培养儿童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则对保证儿童的系统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提高武术的竞技状态。武术运动包括表演和对抗,尤其在单人比赛项目上,运动员易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心理训练能控制和调节儿童的心态,使其保持竞技状态,正常或超水平发挥技战术水平。
  二、儿童武术运动心理训练的原则
  合理的心理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可对身体训练以及技战术训练起到良好的辅助支持作用。心理训练是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原则,才能得到良好的心理训练效果。
  1.自觉积极性原则。实行心理训练是为了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掌握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方法,从而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技术水平朝着较高的方向发展。心理训练的效果同时取决于儿童的自觉积极性。提高儿童的积极性会直接增强他们对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时的注意力,进而又会增强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自觉积极性,要从体力训练和技术训练两方面入手,协调配合:一方面通过体力和技术训练培养精神力量,同时通过系统训练来提高训练的自觉积极性。
  2.循序渐进原则。在心理训练的同时,要结合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在制定心理训练方案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训练到实战,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训练方案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日常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心理训练的内容贯穿到实战中,对于那些比赛中发挥不出来训练水平的孩子,应该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有意让他承受失败的打击,再鼓励他追上去,如此反复的心理磨练可以提高他们在正式比赛时的心理素质。
  3.区别对待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训练时根据其个人心理差异分别对待。和成年人一样,学生的性格有稳定型、活拨型等很多种,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不一而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4.重复性原则。重复性原则是指心理训练要在反复训练、反复实践中去摸索和提高,这样才能实现从无到有、由生到熟,进而心理训练的效果才能在比赛中显现出来。作为儿童,很多心理训练方法不不容易掌握,短期突击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长期的重复训练的准备。   三、儿童武术心理训练的方法
  1.以鼓励语言为主的训练。武术基础训练比较艰苦,也比较乏味。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很难让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提高他们对训练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多对孩子进行鼓励,简单的如“好的”、“不错”、“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评价,会对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鼓励的前提下,适时提出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因势利导,则会事半而功倍。教师在对待孩子训练的公平性上不能持有偏见。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其积极性,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增强自信的训练。自信是奋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是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而鼓励则是增强儿童自信心的重要手段,用表扬取代批评,用鼓励取代斥责,这对提高儿童自信,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是非常有效的。作为老师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感染他们。
  3.以赛代练法。比赛相对于平时训练,其紧张刺激的氛围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针对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适当组织比赛,以赛代练,可以激发儿童训练的积极性。在平时训练中,穿插进行一些教学比赛,通过模拟真实的比赛环境,适当的比赛奖励,在队员之间营造出竞争氛围,可以提高儿童适应比赛环境、克服紧张心理、临场应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训练水平。
  4.赛前心理辅导。比赛前的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和身体都处于亢奋状态,同时精神上也承受着比平时更多的压力。赛前教师应注意对运动员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放下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把精力放在如何顺利完成比赛上。可采取谈话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等方式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赛后要告诫队员胜不骄、败不馁。
  5.注意力的训练。注意力的训练不仅仅安排在比赛时,平时训练中更要注意加强。因为集中注意力是一种习惯,并不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影响能够让孩子立刻做出转变。在平时训练中除了要时刻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刻意模拟真实比赛环境,使他们能够适应嘈杂环境对注意力的影响。这样做对比赛和训练都会有显著的作用。
  6.意志品质的训练。运动员要具备敏锐的直觉,要果断、坚韧并且有很强的自制力。具备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在紧张激烈、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意志品质和技战术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意志品质的保证,技战术水平很难被发挥出来。这要求教师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并且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学习,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把意志品质作为最重要的品德向他们灌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7.心理适应调节的训练。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导致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他们能够自我进行心理调节,从而排除因为各方面的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的心理异常。心理适应调节法在武术比赛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由教师判断分析比赛的形式,向队员交代比赛任务,做好心理变化的准备。
  结语
  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尤其在武术比赛项目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较接近,因此优良的心理素质有可能取得决定性的作用。儿童运动心理训练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可供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和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摸索总结,不断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