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558 日期:2023-07-30 来源:论文网
  论文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心理问题,如心理焦虑、道德沦丧、性心理畸形和人际互动障碍等等,从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呢?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文化 教育对策 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素质 心理问题 青少年
  
   一、 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一)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较为匮乏,心理咨询人员也大都是兼职的。面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学校都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不足,而计算机网络的全球化和大众化,可以大大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教育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穿插在相关信息板块中供学生们阅读、分析,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又使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得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二)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互联网是一个还在迅速发展的新事物,网络环境需要系统、完整、统一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约束人们在网络中的失范行为,减少利用网络犯罪的发生率。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认识,对网络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予以足够重视。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文化环境,就要建立网络管理组织,加强网络传播管理,积极构建网络文明工程。目前,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营造多层次的、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逐步完善有关信息网络的立法工作,使信息服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设立层层“关卡”,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和伤害。
  其次,针对网络出现的诸多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应建立国家“网上信息海关”。建立骨干网、局域网及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以切断不良信息传播通道;同时加强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健康信息的传播源,并对网上的信息垃圾及时清理、过滤,从而切实杜绝不良信息的污染。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针对有学生通宵上网和浏览不健康网站的现象,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等不健康的内容要及时进行清理。总之,要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2.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很多青少年学生在网吧上网。由于竞争的加剧和利益的驱动,一些网吧业主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上网,不顾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对青少年学生上网听之任之,甚至提供不良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学校周围网吧数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上网场所。
  
   (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孩子因势利导。另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家校联系工作,如为学生家庭提供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家校联网。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非网络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上网的免疫能力
  非网络形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学生主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
  第二,在上网前可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
  第三,对有网络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非网络形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活动课、选修课、班团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开设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之中。
  关于非网络形式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选择教育
  选择教育也就是教会学生价值选择和网络选择 。价值选择,即通过价值引导,教会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合情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网络本身不过是技术层面的东西,然而它所负载的内容却往往包含很强的价值性,需要青少年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端正上网动机。网络选择,就是通过教育,帮助青少年学会适时地走进网络和走出网络:一方面,我们应该使青少年学会做网络的主人,适时走进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对人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使青少年能适时走出网络,认识到它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如果沉迷于网络,就必然会导致自我迷失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
  2.注重情感教育
   “网络一代”在伦理上有时表现得冷漠无情、不懂关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关爱和温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沉重的学业负担使他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情感教育,使青少年学会自我调控情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3.培养健全人格
  迄今为止,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者具有某种特殊的人格倾向,中度到重度的抑郁水平与网络成瘾者存在关联。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征: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此外,研究者还认为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如低自尊、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使用互联网的原因。因此,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是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提倡自我教育
  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外力只是辅助力量,根本动力来源于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因此,在对上网学生进行辅导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及时掌握有关的网络心理卫生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觉自己心理上存在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立即停止上网并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5.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应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拓宽视野,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认同心理和自豪感。目前,网上的主要信息有95%是英文,中文信息不到1%。在当前,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抵御学生盲目信奉外来文化的有力武器。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二)利用网络的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文化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
  1.建立并完善网站,开发心理教育软件
  做好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才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件非常少,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为此,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制作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针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疏导,传播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心理知识,使网络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以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打着心理科学旗号的网上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给学生网民带来了不负责任的心理误导。另外,虽然登陆互联网能检索查询到的我国心理健康网站有几千个,但是这些网站兼顾性广,针对性不强。因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实际,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思就是谁能吸引住学生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优势。易言之,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建立网站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发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建设引人入胜的网站吸引青少年学生,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文化氛围。
   2.开辟多种网络工作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吸引力来影响学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如建立网络心理教室,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随时收集学生的难言之隐,请心理教师在网上答疑,使有困惑的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开通师生单独交流的渠道,如“心里话聊天室”、“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上心理辅导;还可以借鉴其他形式的网络活动来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网络沙龙、网络论坛以及网上征文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总之,应该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个更加灵活的网络平台展现在心理教师面前。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通过网络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具有反传统、重时尚、个性鲜明、行为独特、富有怀疑精神及创造力等特点,对于这一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否把握将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因为要做好当代学生尤其是“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不是提供“说服”、“说教”和“灌输”,而是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心理问题为中心”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灵魂工程师”,这样才更有人情味,更有亲和力。这就要求网络心理工作者既要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又要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现代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有时可能会提供虚假信息,这要求心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判断力,能够从众多的信息当中迅速选择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思考与评价。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的向导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因此,高素质的心理教师要有突出的指导能力、较强的驾御能力和崭新的教学技能。
  总之,高素质的、新型的心理教师,应该是完全掌握网络“游戏规则”,深入“网络文化”,洞 悉学生网民的心理动态、心理变化和对心理健康的要求的教师。目前,这样的人才非常缺乏。为此,当务之急是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经常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支多才多能的心理教师队伍。
   4.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活动,缺乏理论的指导将会导致该工作陷入盲目与无序。在网络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如学生网民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网络本身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网络焦虑、“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等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盘取代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因为网络虽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有很多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甚至需要仪器辅助的心理咨询技术是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的;而且学生毕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实际技能如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加以培训。因此,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对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发展,而不是全盘替代。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