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心理援助的构建与运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585 日期:2023-07-30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论文摘要:2005年3月18日,作者倡导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以教师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心理援助机构——“南京市秦淮教师心理援助中心”。在此,作者将两年多的思考和实践撰写成文,以期与同行商榷。
  论文关键词:教师;心理援助
  
  一、构建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的缘由
  
  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相关对策研究也应运而生。许多教育管理者及研究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组织层面对教师评价、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这在很大程度上舒缓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但是单纯依赖教育行政从组织层面采取某些措施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效果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即时性不强,组织或行政部门的干预一般是当问题发生后,才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一般只能是“亡羊补牢”,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且从政策出台到贯彻实施,还要经过一系列环节,不能即时解决某些问题;二是针对性不强,组织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一般只能是普遍性的,很难做到因人因事而异,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从产生原因到表现类型都是千差万别的,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三是组织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或解决问题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那么,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专门性的组织或团体,为教师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进行干预和援助呢?这应该是怎样一个组织呢?如何有效地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研究。
  
  二、关于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的设想
  
  (一)性质
  教师心理援助机构应当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一个组织或机构,其工作宗旨是本着尊重教师、关爱教师、服务教师的原则,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和专业成长。它不同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提供免费的咨询与帮助,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它的工作不仅包括接受来访者的咨询与求助,更多的是主动服务,通过定期的教师心理信息采集发现问题,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开展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及组织互助沙龙活动。
  
  (二)理论依据:社会支持的有关理论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研究。早期的研究者将社会支持作为个体从他人和社会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后来开始探讨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的缺乏则与社会惰性、焦虑、担忧、压抑、毒品使用有着显著负相关。
  根据Cohen & Wills(1985)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论压力情境存在与否,社会支持都能满足个人的重要需求,提高自信心以及对环境的控制感,再经由情绪影响生理反应,或经由情绪而影响行为模式,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及减轻压力对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二是社会支持可以扮演缓冲压力的角色,使处于压力情境中的个人通过社会支持来缓冲压力对个人所造成的冲击,间接地对身心健康及生活产生正面效果。
  成立教师心理援助机构,就是要为教师提供一种社会支持系统,这种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心理健康辅导专业人员以及教师同行。它所提供的支持主要是一种非物质的情感方式,包括倾听、理解、建议、鼓励、尊重、心理治疗、互动互助及陪伴分享等方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产生心理压力或心理问题后,很多人不愿意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而选择要么独自承受,要么找朋友倾诉,而后者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及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普遍缺少专业支持,从而导致对自身的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或夸大或轻视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另外,教师也缺少同类群体的感情支持,缺少情感分享与相互鼓励,这使得他们感到孤寂,觉得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很“另类”而羞于让人知道。成立教师心理援助机构,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较为专业的心理支持的机构或场所,让教师感到他们是被关注的,是被尊重的,他们的心理问题不是个别的“另类”,而是“合情合理”的存在,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而且这些困惑或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或缓解的。从这方面看,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的成立本身就有一种“援助”或“治疗”的作用。
  
  三、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的运作方式
  
  教师心理援助机构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干预与辅导,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采集教师心理信息
  要想有效地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首先要即时地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因为教师在不同的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不同的,更因人而异。如果要随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就必须定期对其心理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学校教师心理发展工作室向教师发放问卷,同时将问卷挂在网上,让教师自主参与调查。
  1.采集内容
  教师心理信息采集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心理普查。如心理健康的一般水平及状况,主要工具采用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量表如SCL-90、16PF、EPQ等;心理生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主要工具是自编问卷。
  二是专题采集。根据需要,围绕某个专题,采集教师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个方面的心理信息。比如在开学初期、考试前后一般都要进行相关的心理信息采集,主要了解教师对学校人事安排、工作以及考试评价压力的认知与感受;教师的收入情况以及对心理的影响等。采集工具是自编问卷。
  2.结果的反馈与利用
  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有多方面的用途。
  用于教师心理档案建设。为教师团体辅导和互助沙龙提供依据。根据采集的心理信息,设计相应的专题,邀请部分教师开展同质的团体心理辅导或互助沙龙。
  用于心理预警。根据采集的心理信息,把握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发出心理预警,提醒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者缓解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
  用于个别辅导与危机干预。通过采集的信息,还能及时发现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便于把处于心理危机中的教师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为教育行政提供决策参考。把采集结果报告到上级行政部门(教育局),是希望有关部门掌握教师的心理信息之后,可以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心理需要,从政策上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二)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
  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跟踪把握教师的心理动态,以便做好教师的心理预警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更好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教师的自然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家庭人员关系等;量表测查结果,如SCL-90量表结果等;动态的心理信息调查情况,如问卷调查结果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三)开展团体辅导、互助沙龙及个别咨询活动
  1.对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
  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领域:
  一是健康人格辅导。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进行觉察和了解,探究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个性特点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变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等应当成为教师心理援助机构开展团体辅导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是人际交往辅导。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种种困惑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很常见。要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引导教师学会坦诚面对,学会相互关怀和信赖,学会倾诉、容忍、赞美、尊重和同理等。
  三是生涯设计辅导。如引导教师发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技巧,为自己设立适当的目标,正确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困境与危机,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评估生涯发展的时空因素等。
  四是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包括向教师传授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学习一些及时排解压力与烦恼的技能、技巧,演练一些消极情绪的处理方法等。
  2.组织互助沙龙
  教师心理互助沙龙的构想是受到“同伴指导”的启发。“同伴指导”的概念来自教师教育培训,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沃斯(Joyce & Showers)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它是指由两位或更多的专业同事在一起工作,反馈当前的实践,发展、精练并形成新的技能,分享想法,开展课堂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同伴指导的优点在于教师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搭档,搭档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之间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彼此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排除了年龄、教龄及经验上的差别,没有上、下等级之分或是将其中一方陷入到被动指导的状态,这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笔者认为,“同伴指导”的教育培训模式同样适用于教师的心理辅导与训练,而且其效果往往是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所不能达到的。
  按照“同伴指导”的原理,首先心理互助沙龙的人员构成必须是同质的。就是说,这些教师一般有相似的经历或感受,面临同样的困惑或问题需要谋求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感受或困惑,达到宣泄和共情的目的。其次,参加沙龙的人员必须是自愿的。只有自愿参加,才能敞开自己,才能互相信任和分享,才能充分开启个人的心灵和智慧,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成员之间必须彼此尊重,拒绝相互批评或指责,活动关注的始终是提供支持,不涉及评判,让成员始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任何压力。
  每一个主题沙龙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是2~15人,最多不超过20人。因为在沙龙活动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还要进行交流,人数太多,就不能确保这一点,如果不能使每一位参加者都真正投入其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沙龙的组织者事先须接受有关的培训,对整个活动的过程有所了解,如怎样开展暖身活动,让成员尽快互相熟悉;如何控制进程,采用何种技巧,调动每个成员开放开自己,如何把沙龙的气氛向积极的方面引导等等。至于沙龙要不要外人的介入,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某个问题沙龙成员不能解决,那么就要考虑专业人员的介入,但首先要征得成员的同意,如果成员心有顾虑或明确反对,那么专业人员即使有再高明的策略,也无须插手。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互助沙龙对教师心理的影响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有利于教师消极情绪情感的宣泄。由于成员感受到沙龙内部每个人都有相近的遭遇或感受,所以觉得安全,而且彼此交流后,认识到表达自己焦虑的重要性,加上创设出的气氛有益于公开坦诚地处理心理抗拒,团体成员便会把内心隐藏和压抑许久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从而可能使自己得到释放。释放了压抑的那些负面的情绪能量之后,成员会有格外轻松自由的体验,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有利于自我探索的深入和人际交往的改善。由此可见,感情的公开表达是具有团体治疗效果的,缺少了它,沙龙活动可能会退化为一种毫无收获的游戏性活动。
  二是有利于教师彼此理解信任,获得支持的归属感。成员通过情感的宣泄和彼此间的相互交流,有机会从其他成员的身上发现与自己类似的经历和遭遇,有益于在成员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结,形成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拉近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个强而和谐的“心理场”,从而促成进一步的信任。认同感和亲密感的不断增强,使得彼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成员感受在团体中的安心、踏实和温暖的同时,也明确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而是团体的一分子,能够获得支持和认同。
  三是有利于开启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平等、信任和开放的气氛中,教师会彼此鼓励,出谋划策,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大家交流、商讨。“合作”是沙龙的一个重要含义,成员们根据各自的经历,把个人的做法汇总后,再进行整合,选择认为是可行的、有效的办法。这时他们可以决定是否请专业人员提供指导或帮助。在一次沙龙结束时,教师的问题或是已经得到解决,或是暂时有了解决的办法,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尝试。他们是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开的。也许,他们还会重新走进这个主题沙龙继续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能他们下次走入的是另一主题的沙龙活动了。
  3.进行个别咨询
  开展个别咨询的目标是提高教师个体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辅导者所做的通常并不是改变他或她周围的环境、生活的现实,尽管有时也会致力于此,而更多的是改变来访者本人,使他在现有的制度或环境下,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提供给他改变自己的策略,改变他对事物或事情的看法,提高他应对变化的能力,引导他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四、几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推广
  一些教师对心理咨询心存顾虑,说明教师对心理问题不能正确看待,缺少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常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有偏见,认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如果也有心理问题,怎么能教孩子呢?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更不能或不敢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更不用说走进心理咨询室了。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心理援助机构要利用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社会和教师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教师的心理问题。同时,开办讲座,制作与心理健康知识有关的宣传招贴画,主动走进中小学,向教师介绍教师心理咨询的宗旨、原则,教师心理卫生的常识等,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共同减轻教师的心理顾虑。
  
  (二)援助方式的拓展
  除了开展教师的团体辅导、互助沙龙及个别咨询外,还应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拓展心理援助的方式和渠道。例如,在开展个别咨询的初期,教师对面询心存顾虑,可以尝试进行电话咨询和网上咨询;将各种咨询方式及时间安排下发到基层学校,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积极主动地走进学校为更多的教师服务等。
  
  (三)援助者专业能力的提升
  心理援助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者的专业能力。因此,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的辅导者和咨询员必须具有专业资质,并不断接受督导和培训,这也直接影响广大教师对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的信任。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