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嫉妒心理;应对;原因;危害
【论文摘要】:中学生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而嫉妒心理在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对此拟题,先对中学生嫉妒心理的起源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特性并探究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危害。最后,通过分析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矫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
引言
嫉妒一词源于希腊语"zelos",该词意为争胜、热情和强烈的情感。嫉妒这个词在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解释颇多。确切地说,嫉妒是人的一种不平衡的心理。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阶段,但是嫉妒心理却普遍存在于中学生群体之中。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危害,因此,分析和矫正中学生的嫉妒心理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基于上述原因文章将从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特性、嫉妒心理的危害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原因提出其矫正嫉妒心理的一些重要方法。
1. 嫉妒心理的特性
1.1 内隐性
嫉妒心理具有内隐性。个性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平时隐藏在灵魂深处,很少显露表面。一有机会,邪恶的动力才曝露出丑恶的面目。
前人的研究不仅确认了嫉妒心理内隐性的存在,而且确认了妒忌心理内隐性的强烈。同时,这种强烈的内隐性还提醒我们嫉妒心理是可怕的,因为嫉妒心理很少有理论的监督、极易使人们"稀里糊涂"地做出害人害己的蠢事。
1.2 普遍性
嫉妒心理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是人类活动中动物本能的一种表现并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心理,会危害人类正常的心理发展,它是一种完全自然产生的心理。
经过前人的调查证实:嫉妒心理在人类中存在的普遍性,其实比我们以前所观察、所推测、所调查的要"广泛"得多。
2. 嫉妒心理的危害
现代精神免疫学研究揭示,脑和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嫉妒心理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可引起人体内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体免疫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减少,因而使机体抵抗力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坚决地彻底地与嫉妒心理告别。
2.1 影响人的情绪
嫉妒心理会使人产生诸如愤怒、悲伤、抑郁等消极情绪,导致烦恼丛生,并忍受精神的折磨,这不利于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在妒火中烧时丧失理智,诽谤、攻击、造谣中伤他人,而不能腾出足够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并因此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而不可自拔。
2.2 容易引起偏见
嫉妒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有多深,偏见也就有多大。有嫉妒心理者容易片面地看问题。因此会把现象看作本质,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猜测他人。而当客观地摆出事实真相时,嫉妒者也能感到自己的片面、偏激或是误会。
2.3 影响人际交往
嫉妒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嫉妒心理强烈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能力等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伴交往。更有甚者,诽谤、诋毁自己身边优秀的同学。其次,它会压抑人的交往热情。交往时总有所保留,不情愿真诚相待。另外,妒忌心理重者,甚至能反友为敌。他们一般不能忍受朋友超过自己,并怀恨在心,展开暗中攻击。
3. 中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差异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发展状态,其存在的绝对性决定了比较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比较中处于劣势者也因此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可以说,差异是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后天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中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有多种来源,我们将它们分为两类: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3.1.1 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造成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一个在溺爱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必然"自我中心"严重,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优秀,而产生嫉妒心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孩子在高压下勤奋刻苦,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这些孩子的心灵深处往往存在着嫉妒心理。
3.1.2 学校教育
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现在大张旗鼓地实行素质教育,但"应试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学中还存在不恰当地增加教学难度的现象,这难免会使一部分原本优秀的学生出现会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他们就会因此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而不安。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埋下了嫉妒的种子。
第二,过度表扬。优秀的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也是老师过度表扬造成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后遗症。而过度的表扬和奖励却会刺激优秀生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以满足个人狭隘功利要求的强烈欲望。久而久之,一旦他们的成功欲得不到满足或看到别人成功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嫉妒心理。
3.2 内部因素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他们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在此期间,他们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
多数中学生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一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认为个人的利益压倒一切,而且特别希望在各个方面超过别人,一旦自己无法超过他人,便会产生对他人的嫉妒。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人人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有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认为人固有为善的潜能。自己一旦落后或者说他的价值不能体现时,心理便会失去原有的平静,为了重新达到这种平静,便产生了嫉妒心理。
3.2.2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源于与别人不合理的比较,它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在内心深处将自卑心理引发的消极情绪归因于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这种错误的归因使他们 "努力"地寻找机会排斥、诽谤、甚至攻击别人。从而滋生嫉妒心理。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补偿理论认为,有自卑心理的人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这样他们便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所以,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去补偿这种失衡的心理状态,一旦努力也无济于事时,便会滋生嫉妒心理。
4. 怎样克服妒忌心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嫉妒心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危害性。同时,它的成因也有规律可循。下面就根据这些成因提出几种克服嫉妒心理的策略。
4.1 要正确认识自己
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别人又在另一方面胜过自己,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冷静分析嫉妒的不良作用的同时,还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开拓自己的潜能。
4.2 转变观念
首先,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竞争意识,实质就是把消极的心态转化为积极的心态。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挫折或失败,只能是使他达到更大成功的阶梯,把中伤他人的精神用于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上,这是转化的关键所在。其次,学会公平竞争,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
4.3 学会从嫉妒中突围
从嫉妒中突围的战术有三种:一要开阔胸怀,以大雅的态度做人处事。生活中,成为情感的主人,消除可能能致疾的一切隐患,在承认他们的优越、承认差距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创造自己。 二要充实生活,用知识丰富自己。一个为奋斗目标,而生活得紧张而有节奏的人,是没有空闲去嫉妒别人的,在受到良性调控的情绪状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三要自我反省,从痛苦中觉醒。当人们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某人时,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用"充满血丝"红眼睛看着别人,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妒忌,你就有勇气让自己突围。
参考文献
[1] 陈康. 嫉妒分析[J]. 思想与时代. 1991,3(18): 25-28.
[2] 赫尔穆特. 舍克.嫉妒与社会[M]. 台湾:台湾近代工作者思想图馆,1995.7:120-128.
[3] 赫o舍克.嫉妒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5:102-106.
[4] Go墨菲等著.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45-49.
[5] Freud . S Some neurotic mechanism in jealousy, paranoia and Homosexuality. In J .Strachey (Ed. and Trans.),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London; HogarthPress,1992.18:267-273.
[6] Peter Slovey. The psychology of jealousy and envy. The Guilford Press,1991.6:218-226.
[7] 皮内丝. 情人间的妒忌[J]. 心理健康. 1995,6(17):30-33.
[8] 南希.弗赖达. 男女情感的困惑[J]. 思维与智慧, 1996,2(11):11-15.
[9] 诧摩武俊. 嫉妒心理学[M].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5:243-249.
[10] 杨治良. 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N]. 心理学报, 1998.30(1):1-6.
[11] 杨治良. 记忆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6:123-128.
[12] 朱敏. 为大学生心理高压人群点一盏心灯[J]. 心理健康.1995,4(6):15-1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