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家庭环境;学习不良;义务教育
论文摘 要:儿童学习不良问题是目前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比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学习不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几点建议包括:(1)给予孩子积极关注;(2)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3)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4)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学习不良儿童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实际学习能力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应该达到的能力,这种困难集中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运算等基本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儿童在智力上没有问题,因此与智力落后、感官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学习问题根本不同,然而除了学业问题之外,他们可能还具有情绪、认知和行为等诸方面的落后和困难。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学习不良儿童在各年龄段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成为一个严重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中西方研究者普遍认为,儿童学习不良是多种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突出。本文着重从这一角度对儿童学习不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学习不良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经常的、多方面的,甚至终身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不良和父母教养不当极易造成儿童心理受伤乃至出现各种障碍,最终造成儿童学习不良。而学习不良儿童因为在学校中的旁落地位而表现出对父母更大的依赖性,因此,父母对学习不良儿童的权威性更大,家庭环境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也更为深刻,本文所涉及的家庭环境因素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
(一)硬环境对儿童学习不良的影响
硬环境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等。
家庭结构缺陷的影响。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即父母离异。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可能给未成年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灵冲击。尤其是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被当成累赘或长期寄养在祖父母家,关爱和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常处于被抛弃的孤独无助之中,自我评价非常低;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产生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有些孩子由羡慕他人发展到嫉妒,行为怪异,因此也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接纳,变得自闭;有些孩子受家庭变故以及父母离异前不良情绪行为的影响,变得特别敏感,常无端猜疑他人,也看不起自己。这些消极、低落的情绪都会导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成绩下降。同时,大量研究也证明了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学习不良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父母离婚的明显更多,而父母的婚姻状况与其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一项对2432名大、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表明,单亲子女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非单亲子女。此外,离异家庭青少年在学业、社交、活动等方面均低于完整家庭青少年;相反,在抑郁、交往不良等行为上的问题均高于完整家庭青少年。另一种较常见情况即母爱缺失。那些在婴幼儿期因为种种原因失去母爱的儿童,与母亲的天然共生性遭到破坏后,精神上已经非常不安,再遇上不擅照顾或不太负责的父亲,常使孩子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之中。他们在幼年无法得到足够的环境刺激和情感反馈,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学后学习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差,经常丟三落四……这些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但缺乏学校生活所要求的纪律、认真、责任等素质,自然感到难以胜任学习而导致成绩很差。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造成的家庭结构缺陷,比如父母因不睦长期分居;父母长期生病无法照顾孩子;父母远隔两地,孩子由其中一人抚养;父母因犯罪被判刑入狱等。此外,双职工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父母都在身边,但职业压力的增大使父母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父亲与孩子接触交流的时间更少,不少家庭中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呈现显著缺失状态。国外研究显示,双职工父母与单亲父母花在家庭上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
家庭资源配置的影响。家庭资源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为儿童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使他们在压力适中、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发展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性。比如,家庭的藏书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家庭的学习气氛,也反映了其他家庭成员对学习的态度,无疑会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配置有明显差异,比如家庭中很少藏书。父母很少给孩子买适合他们看的书,很少对他们看电视的时间及节目进行限制,很少过问孩子的作业或其他学习活动,很少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支持和指导,对孩子的评价多数消极,只挑毛病不看进步,期望过高或不抱期望,为孩子提供的学习场所和条件比较差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家长电视一开长坐不起,有的通宵打麻将,有的终日醉醺醺,家里环境嘈杂不堪……孩子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学习,这样的父母也必然成为孩子的活榜样,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代都市中,同一幢楼房的居民可能因为互不熟悉而很少往来,孩子没有其他同龄伙伴可以交流、玩耍,在家庭中也缺少可以模仿比较的兄弟姐妹,这对儿童的语言、运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此外,现代都市中高楼林立的居民小区虽然环境优美,但可供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过去弹玻璃球的土地变成了不容践踏的草坪和花坛,过去踢沙袋和毽子的场所变成了停车场。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等各种原因从小由祖父母带大,老人由于体能的原因,较少领孩子外出活动。这种生活方式使一部分孩子的感觉运动能力尤其是视一动统合功能出现落后(即视知觉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方面出现障碍)。这些孩子容易出现抄错数字、记不住字、听写困难、看漏题、竖式计算中经常出错,把加号看成减号等等学习问题。一些专家在咨询中发现,约三分之一学习不良的孩子都伴有视一动统合功能的落后。视一动统合功能是后天学习与练习的结果,现代生活方式的种种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孩子视一动统合功能的健康发育。
此外,不少实验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对儿童学习不良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超过半数以上文化水平较低(以初中或以下为多),职业层次偏低(以工人、个体为多),部分家长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和个人成就不太重视,不太关心或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而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有研究表明,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的态度越严厉、惩罚越多,而父亲文化程度越高,越能给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学习不良儿童更经常受到父母的指责训骂而又不给指导。因此,也有研究者提出,智商正常学习困难的儿童,家庭环境是主要原因,其中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最为相关。
(二)软环境对儿童学习不良的影响
软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核心,是儿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的“温床”。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功能等对亲子关系、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包括父母的教育态度及一致性程度、期望水平,教育手段等多个方面,它全方位地影响了亲子关系、自我概念、师生关系和行为问题。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之中,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父母更多地表现出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教育方式更加简单、粗暴,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也更少,特别是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挂上了钩,这是一般学生所没有经历的,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由于孩子的学习不良,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对孩子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多代之以惩罚、干涉和拒绝的教养方式,孩子常无端受到责罚,或直接成为出气筒。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干涉和惩罚对改善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并不奏效,反而适得其反,这不但恶化了亲子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学习不良,同时对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合群,形成交往退缩,甚至走向以违纪来发泄内心的自卑和不安的另一个极端,这就使学习不良儿童的违纪行为显著高于一般儿童。中国的父母历来对于女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孩子学业成绩更是关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过分娇惯孩子,导致孩子任性、娇气、懒于动脑,在学业上与父母讨价还价;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逼迫智力一般的孩子同时学习过多的技能,使孩子产生极度的厌学和焦虑情绪;有的家长则本着“不打不成才”的原则,对孩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粗暴的责打方式,导致孩子从内心里痛恨学习;有的家长总是为孩子的一切担心着急,总是指责孩子的所作所为,使孩子无所适从而自我怀疑,形成焦虑、抑郁的人格特点,走向过分依赖或极度逆反的两种极端。
研究还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在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后,往往会给予孩子一种全面的消极评价。我们知道,由于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的依赖性,父母的评价通常是孩子评价是非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更是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极为敏感,父母的消极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了儿童对自己的体貌、能力、个性、价值观、道德水平以及与人交往的价值感和自信心等多方面的理解和评价,其结果是接纳或拒绝自己。研究证明,学习不良学生对父母评价的认识比一般学生更为消极,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业能力、一般自我、非学业方面的表现甚至自己的外貌在父母看来都极差,表现出以偏概全的倾向,这意味着他们往往会错误地理解社会性暗示,更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闹、打架、互相谩骂、不尊重对方……不但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紧张情绪,而且会破坏孩子内心对他人、对世界的美好感受,成天神思恍惚,情绪低落,无法安心学习。亲子关系紧张,显然也不利于孩子学习。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经常批评打骂孩子,易使孩子产生胆怯、自卑及强烈的逆反心理,而一些孩子天生的顽拗任性也令家长头痛万分,动辄采取粗暴的管教方式。长此以往,父母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会痛恨学习、痛恨父母,同时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
二、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一些建议
(一)给予孩子五条件的积极关注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注和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倡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父母也许不满意孩子的某些表现,但应该“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无论自己怎么样,学习好或不好,都是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的。这样,孩子才能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纳入到自我概念当中,接受虽不完美但完整的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因此,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必须要打破孩子的学业表现与自己的情感温暖之间的不良联系。在孩子学习不良发生后,一如既往地对孩子采取理解、接纳、鼓励和关爱的态度,保持合乎实际的期望,帮助子女树立起信心,使其独立自信、勇于社交、为同伴所接受。如果父母继续采用打骂、责罚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孩子的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不断增加,学习更加困难,陷入恶性循环。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关系是否真正融洽。成功的父母应当以孩子为主体,积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潜能,做到“顺其所思,同其所感;与其所需,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而不是一味地溺爱纵容、放任自流、拒绝冷漠,或者简单粗暴。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更应当想方设法消除家庭内部的隔阂,在良好的父母关系基础上,重建一种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创造一个沟通良好,和谐共处、互勉共励的家庭心理环境,当孩子愿意对父母无话不谈时,自然会引父母为知己,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主动请教一切他想知道的东西。此外,父母还应当调整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合理监控,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不过分干涉其活动自由,并保持与教师的密切联系,帮助孩子制订适当的学习内容和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情感反应,对其进行较多的积极评价和鼓励,绝不可对其放任自流。
(三)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
改善家庭功能的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家庭中示范作用和角色定位的准确。在家庭中,父母不但是孩子身心成长和成熟的引领者,更是孩子立身做人的榜样。但无论如何,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领导、教师或监工等别的角色。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应当充分促进家庭中的情感交流,建立一个与孩子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喜好,熟悉孩子的交往圈子;制订一个明确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和示范;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四)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并不是只有孩子单方面受教育,父母更应该先受教育,并且孩子与父母之间还有相互学习和教育的关系。这就要求父母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不仅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质。此外,借助电视的教育频道和心理访谈节目、因特网上的教育科学知识等家庭资源也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的。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多看一些有关儿童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书籍,向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咨询请教,也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
(五)采取各种措施,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要特别关注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子女的心理健康,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推脱自己的教育职责,如果实在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也应托付给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人,并且经常与孩子及代养人保持联系与沟通。离异家庭的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心理行为表现。研究表明,学龄期的儿童倾向于将父母离异的原因归咎于自身,青春期的少年则更容易从父母离异的经历中吸取关于婚姻感情的负面信息,这无疑将影响离异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父母应当找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与孩子做坦诚的交流,并且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教育和抚养问题,尽可能地减小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可能出现的学习能力落后,要多领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和其他孩子,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比如多让孩子做手工,多练习画画,进行球类锻炼,提高手一眼协调能力等,
此外,有些家长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层次比较低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良和行为表现较不敏感,也较少关注,这往往给孩子的健康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其实,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矫治学习不良的黄金时期,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尤其到幼儿园的中班以上),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如果发现孩子在认字、学儿歌或做手工等活动中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搞小动作、破坏纪律或不知遵守集体活动规则等,就要提高警惕,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进行学习能力测查。
三、未来研究展望
综合近15年关于儿童学习不良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有几个特点:一是实验研究占多,对策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学习不良儿童纠治效果的跟踪对比研究较少;二是与国外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对家庭教养方式上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较少;三是对中国文化传统对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较少;四是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家庭结构、功能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在发生剧烈变化,而家庭因素对学习不良儿童影响的纵向对比研究至今较少。这几个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都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