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情境设计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632 日期:2024-01-21 来源:论文网
摘要: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数学;情境设计;竞争意识
  
  心理学家普捷洛父曾经说过: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因此,为青少年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教师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本人从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感悟出一些情感设计的粗浅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商榷。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节课效果的好坏,导语非常重要,学生上课听讲的情绪如何,关键看老师的导语质量。恰当的导语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以老师的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下面略举一二。
  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了一张纸进入课堂说:“这张纸厚0.1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说10米。我说:“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纷纷要求教会他们计算方式,全班同学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真谛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能起到光凭讲解所不能起的作用,因为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消化教材,掌握知识,所以要把提问放在教材的关键和重点上,通过提问,将重点吃透,难点弄清。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选择问题,可考虑从两个方面提出:①把握教材重点,问关键要害。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07页),教材已通过七年级下册147页“撕角拼凑法”得出定理的结论。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推导的证明,证明的关键则是作辅助线,作辅助线的目的是点明要害来组织提问,从而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过好证明的关卡。②针对学生思维过程,问拐弯的地方。如解一元二次方程3x2+8x-3=0(北师大版,九年制上册50页例题2),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懂得了二次项系数是1和一次项系数是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解法,但这个例2,需要把二次项系数变为1,然后移项。首先,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系数为分数的绝对值的一半的平方,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转弯;其次,在解题过程中,由原来整数的运算变为分数运算又是一个拐弯的地方,教学时,针对这两个地方组织提问,把提问弄好,教学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灵活生动。讲完内容后,还要考虑是否应问加深理解重点知识的问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设计有效幽默,激发学生深入理解
  对数学教学是否需要幽默,总有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数学应该是严谨规范,无需添枝加叶。我一直都认为,数学虽严谨,但也必须幽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能。例如:假若a≠0,b≠0,a=b,那么a2=ab,两边同时减去b2,则a2-b2=ab-b2,分解因式,(a-b)(a+b)=b(a-b),两边同时除(a-b),那么,a+b=b,因为a=b,所以,2b=b,两边同时除以b,解得:2=1。看了这道题,学生肯定会哗然,但笑过之后一定会冷静思考:2怎么会等于1呢?结果发现代数式两边不能同时除以0,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四、设计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竞争的大环境中。实践证明,竞争是一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的可行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解方程和方程组”等类型的知识时,组织全班学生分组比赛,既可以掌握知识,又活跃了气氛。竞争无疑能触发学生的激情,数学教学上设计竞争情境是老师经常施用的激情方式,竞争不但可以让学生思维畅通,而且会富于创造,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均有好处。但是,竞争情境不可设置频繁,否则易造成学生长期极度紧张,养成钻牛角尖的坏习惯。
  总之,根据数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主体角色,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教师要好好把握并运用,更好地设计教学情境,让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