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现在初中生物课教学有时显得死气沉沉,效果低下。本人认为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不到位。实践证明,生物课不仅能活起来,而且会有很强生命力.生物本是有生命的物体,可目前在生物教与学中存在的种种现状常常出现“死生物”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我们市生物学科不参加中考,有些学校不重视该学科,所以安排由主科教师兼任生物的教学,由于精力侧重,出现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只侧重课本一些抽象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兴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的现象。认为只要抓好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就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呢?更不重视,往往学了两年生物对教材却很不熟悉,结果考试通过了,但对生物学知识却一知半解。
(二)课时安排不合理。生物课一般安排在上午末节或下午首节,从神经系统的大角度来看,在这两个时间段学生大脑皮层和皮层以下的一些中枢高度疲劳而处于抑制状态,思维能力下降,效率低下,常规讲授法教学效果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照现状,要实现大纲精神,要达到《生物新课标》,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人在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预习、听课、笔记与讨论、练习等学习方法为基础设计了让学生看、听、写、议、做并举以灵活多变的教案,集中突破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以填充形式要求学生课堂阅读及时完成,这是一个主动阅读的过程,按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投影片、录像、实物模型等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难点,设立的议题分组讨论可以将课堂气氛带入高潮。
(二)从实际生活入手广泛收集,精选与知识密切相关的信息材料。比如生物学上的历史知识,生物学上的前沿技术与成就,生物学与文学知识的联系,将材料安排在课堂上阅读,提出阅读要求。像与根毛有关的“拔苗助长”;与植物花果有关的“花而不实”;与昆虫发育过程有关的“金蝉脱壳的奥秘”,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释疑;与生物钟有关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古诗文;同染色体有关的“你也能种无籽西瓜”;同激素调节有关的“增高鞋垫是谎言”;和遗传有关的“克隆技术是什么?”通过大量的相关信息材料引入,学生感兴趣愿意读,也读得懂,知识面自然拓宽了,基础知识也自然会加深理解。
(三)走进生活学生物,相关实验自己动手做。
感知生活的情趣,缺少细心观察不行,许多学生对身边的生物学知识一窍不通,名称说不出,习性结构讲不清,原理现象通不明,对此,可以组织学生用课堂时间去学习校园生物,简单的点拨思维被打开了;同学的相互提问是以说明,他们走进生活也真正走入了生物的世界,“你能根据叶脉结构说出它的根系吗?”“你能解释秋风扫落叶的道理吗?”“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墙脚青苔的根是什么样?”“菊花为何多姿多彩”“银杏为何只见果实不见花”“蚂蚁也会打架”……事实证明,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探索知识奥秘的求知欲增强,会有学生大胆提出“我要制造叶绿体”,更有学生描绘的蜘蛛织网吃苍蝇的细节惟妙惟肖。其次根据实验条件安排学生能做的实验自己做,诸如,黄豆芽的生长技术要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无土栽培的方法,肺活量的测定、血压计的使用等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尽可能采用探究识教学模式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先提出问题“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身体结构有什么特征?”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再引导学生将蚯蚓放置在硬纸板、玻璃板等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结论。探究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形成,计划的制定,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易于形成创新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而探究成功后的快感又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学生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一模式2004年以来,仍在实践,作为一位生物教师,我的课堂虽然漏洞百出,走了不少的弯路,但生物课的教与学的效果已初具端倪,坚信,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素养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运用多种手段,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书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生物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