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退讲还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5002 日期:2024-01-24 来源:论文网

  摘要:许多初中生甚至是初三学生,读课文读不出句读,读不出感情,甚至结结巴巴,读完一篇文章,主题中心是什么,脑中一片茫然,更不用说感悟文章底蕴,领悟写作技巧了。那么,如何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退讲还读”,合理搭配课堂讲读时间。
  关键词:退讲还读 适时点拨 多样阅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学科只是语文,传统的学校教育被称为读书。苏秦苦读,“头悬梁,锥刺骨”,所以能游说天下;杜甫勤读,“读书破万卷”,所以能“下笔如有神”。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我们可以说,历代的伟人大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己“读”出来的。
  我们也在读书,但举步维艰。君不见许多初中生甚至是初三学生,读课文读不出句读,读不出感情,甚至结结巴巴,读完一篇文章,主题中心是什么,脑中一片茫然,更不用说感悟文章底蕴,领悟写作技巧了。那么,如何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退讲还读”,合理搭配课堂讲读时间。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示范朗读、调动学生兴趣
  教师富有激情地朗读课文,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当然,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要感情充沛,注意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讲究停顿的技巧和语气的把握,注意不同人物的身份教养气度。读起文章来要抑扬顿挫,避免“千文一腔”。另外,还可以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示范朗读,利用配合教材的名家朗读录音,配有鲜明画面和音乐的多媒体素材。
  二、营造体验氛围,提倡多样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去品味作品的底蕴,去领悟作品的神,去探求作品的美。在阅读前,可辅之以浓烈色彩的情感渲染、背景介绍、观看场景等,如学习《安塞腰鼓》,可让学生观看舞蹈录像,让他们体验那种热烈豪放的氛围,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真正地进入课文角色。在组织阅读的时候,教师可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豪放激昂型的文章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如《黄河颂》可采用班组齐读,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清丽婉约型的文章语气优美情景交融,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如朱自清的《春》,宜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造成一种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至于一些小说或戏剧文学,则可采取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的形式,如《皇帝的新装》可分角色朗读,“试穿新衣”“大典游行”等场面可让同学上台表演。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开放课堂环境,张扬阅读个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能够大胆质疑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哪怕是奇谈怪论,教师都要独具慧眼地“沙里淘金”发现其闪光点,不要使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被抹杀,自主研究的热情被熄灭,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语)。同时,师生之间可自主交流,针对内容疑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其它同学的见解,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体验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差距与浅薄,激发阅读探索的兴趣,形成生带生、生带师、师带生的共同进步。
  四、做到有的放矢,注重适时点拔
  前面,我们一再提倡自由阅读,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这不等于上课实行“放羊式”,学生的理解可以天马行空、放任驰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却不能对其”言“给予点拨,引导,我们的教学水平将难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也势必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难以突破。因此,教师应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收、有的放矢、适时点拨。教师的点拨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针对阅读中的共性问题“精”讲,此时学生带着自学的疑问,带着倾听教师讲解的渴望,教师的讲解于学生能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老师要点拨得精彩、点拨得生动、点拨得精当、点拨得明白、点拨得科学、含英咀华,要挥洒教师的个性和才气,观察学生的表情和态度,随机应变,及时诱导,使点拨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总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不仅是读知识和经验,更是读一部人生,只有抓住了阅读,才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