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兴趣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已不是靠老师的灌输就能学会的,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学得的。因此,教师更重要的职能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这也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就没有内在动力,就缺乏进取心,因而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出现求知需求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饱满,想象丰富,兴趣最浓,求知欲最强,这时的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学中智力培养的最佳效果,也是在学生学习兴趣最浓时达到的,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目的和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在开学初就要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恰当地把学生的学习和国家生产、职业和时间的需要,以及自身进一步学习发展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需要转化为学习动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二、让学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是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经常给学生举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子,并让学生观察,说出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更能从自己的发现中找到乐趣。对于数学教材来说,每一章每一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或规律,教师应该严格而系统地组织教材,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发挥教材潜在的趣味性,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但有用而且也很有趣。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材的编写上有了一个巨大的突破,那就是课题的设计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了,如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数怎么不够用了”“我变胖了”“一百万有多大”,同时也突出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习好相关的内容,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布鲁纳说得好,“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内驱力”,学生智力发展的源泉在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相互矛盾之中,只有外部条件和个体发生矛盾时才能产生积极的反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运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做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常言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会连带着也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这就有利于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怎样才能做一位让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呢?首先应是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数学基本功扎实,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善于钻研,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其次,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驾驭教材,能把数学课组织得生动、有趣。
四、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教师充满乐趣,把智力培养寓于情境之中,把疲劳消散于愉快之中。教学实践证明,设置“悬念”是保持教学中最佳心理状态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的效果取决于悬念的内容及时间是否恰当,因此,适当地设置悬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需要反复训练,但如果重复单调地练习,学生就会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此,教师所设计的练习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练习的形式要有所变化,具有新颖性,尽可能使全班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能源,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轻松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