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6484 日期:2024-05-12 来源:论文网
语文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能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明确学习目的,创设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寻求、探索的活动中去,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现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说说语文课的八种导入法。
   一、音像导入法
   根据课文内容或情感需要,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录像、电视片段,在学习课文之前播放,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产生“先声夺人”的极好效果。它有两种类型。
   1、音乐导入新课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响起了委婉凄楚、如泣如诉的乐曲。学生静静地听着,完全沉浸于这美妙的乐曲中。此时此刻,教师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道:“我们听到的就是享誉世界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它是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乐曲舒缓起伏,恬静激荡,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今天,我们一起到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一泉’,去追寻他艰辛的创作历程。”美妙的音乐,动情的讲述,扣响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使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生动形象的歌词,激昂豪放的歌声,把学生带到了宽广美丽的《草原的早晨》,进入“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还有《师恩难忘》(歌曲《长大后就成了你》)《赶海》(歌曲《大海啊故乡》)《大江保卫战》(歌曲《为了谁》)《“东方之珠”》等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
   2、图像导入新课
   这里的图像是指挂图和录像。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前,播放小平同志的骨灰撒向大海的录像。那悲痛欲绝的人群,那奔腾不息的大海,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起感情的火花,继而从心底发出深情的呼唤:敬爱的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再如《夹竹桃》《雾凇》《埃及的金字塔》等课文,则可以用静态的挂图出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二、悬念导入法
   “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四周寂静无声。突然,一个黑影闪进一个陈列着珍贵文画的展馆里,他来到窗下,摸出了小刀,准备划破玻璃,进去偷珍贵的字画。可是,刀子一划玻璃,四周顿时响起了警报声!警察立即赶来,罪犯束手就擒!——哎,这是什么玻璃?它怎么会报警?告诉你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这是于永正老师教学《新型玻璃》一课的导语。随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述,学生先是紧张,继而放松,最后又转入惊奇。导语一结束,教室里就响起了哗哗的翻书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这就叫悬念导入,即教师用富有诱发性的语言,设疑问难,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课文《争论的故事》也可用这种方式导入。“兄弟俩去打猎,一群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哥哥说:‘大雁煮着吃有味。’弟弟说:‘不,用火烤最好吃。’兄弟俩你争我吵,各不相让。那么,大雁到底是煮着吃了还是用火烤的呢?请看课文《争论的故事》。”由此激发学生急于学习课文,了解争论的结果,为教学的展开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心理准备。
   三、解题导入法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关键词的意义,促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带动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先板书“陋习”,再提问:陋习是什么意思?(不文明的习惯和风俗)应不应该破除?(在学生的齐答声中板书“破”)那么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怎样破的呢?(板书“孙中山”)我们通过读课文来寻求答案。类似的课文还有《菩萨兵》《特殊的葬礼》《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爱如茉莉》等。
   四、由文中人物导入法
   苏教版小语教材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涌现出的无数革命伟人、英雄豪杰、科技精英和体育健儿。他们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如《郑和远航》《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微笑着承受一切》《早》等。
   这类课文的导入,可通过简介文中人物,让学生初步感受他们的崇高与伟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这样不但起到了扭转学生兴奋中心的作用,而且为学习课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五、由文章作者导入法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教学时,可以由她导入课文。如“冰心奶奶同学们并不陌生,她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文章追求生活的真和美,贴进我们儿童生活,深受儿童的喜爱。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样导入,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当然,介绍应当是一般性的,要紧密联系课文,适可而止。
   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的课文还有《黄河的主人》(袁鹰)、《七律 长征》(毛泽东)、《船长》(雨果)、《白鹭》(郭沫若)《灰椋鸟》等。
   六、故事导入法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小学生爱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哪咤闹海》《普罗米修斯盗火》用神话传说导入;《林冲棒打洪教头》用水浒故事导入;《三顾茅庐》由三国演义的故事导入;《九色鹿》可以用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导入。
   当然,导入方法还不止上述几种类型,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归纳。即便是上述几类,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毫无联系的,而是交叉兼容,相辅相成的。导入方法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要自然、妥贴,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为一节课开个好头,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