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针对现今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被消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无法落到实处的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恢复”学生主体的建议:强化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个体创设最大限度的发言、交流机会;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师备课甚至授课的过程中来;课堂反馈注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以生为本、 合作学习、参与、反馈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早已为大家所熟知。《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纲要(试行)》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经明确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采用的学习方式。所谓学习主体是整个学习活动和过程的主动承担者和主宰者。
但现实的教学境况却是——虽然“以生为本”的理念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但“落在实处”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师讲为主,生听兼记为辅。由于班级授课制依然是绝大多数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而“小班化教学”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现实下是不可能大规模普及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常常要落空。学生人数太多,教师既要顾及课堂教学要求,又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一线教师常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很难真正参与教师的备课过程,因此,学生主体难免沦为外在的和他人的课程计划的被动接受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鼓励一切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许多课堂上只是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教育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尝试:
1、强化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
提倡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合作学习,以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见长,它把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多向关系,有利于增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指令型课程中互相敌视的竞争关系为互相学习、分享成功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学”和“同伴”关系。这种健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净化班级人际关系,有助于降低个体自闭式学习中的压抑感和紧张感,使每个学习个体在欢愉、明朗、轻松的集体氛围中获得正常的同步成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个体在课堂上的发言机率,同时个性化的见解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及时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助于锻炼学习个体的口头表达能力,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
2、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师备课过程:
教师备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备学生,及至成型的教学方案拿出。在教学实践中还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备课中忽略“学生主体”造成的。
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是教师拟出的,虽然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但难免会因教师的主观判断而失之偏颇。当教师在课堂上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授课时,“学生主体”的作用只能被消解甚至抹杀。学生又一次沦为承纳教师思想的“容器”,被动地接受教师设置好的课堂教学,主体作用无法体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到教师备课的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在备课前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大胆质疑,并及时收集、归纳学生的问题,作为备课时的重要参考。有些内容简单,要求一般的自读文章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备课、授课,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补充。这样做表面上看耗时费力,实际上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的意见被教师重视,当学生被委以“小老师”的重任,他体会到了尊重和信任的力量,自然会全力以赴。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意识被调动起来,“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师备课甚至上课对学生的个体素质要求较高,但这是有益的尝试,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来,这样不仅能设置出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计划,也能培养学生有责任意识,只有当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习主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其积极作用。
3、课堂反馈应口头和书面相结合
课堂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堂反馈获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安排。但学生的课堂反馈因其学习差异和个性特点呈现出极大的不一致性,为了得到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教学,也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与老师交流,实现其“主体”价值,教学中应尽量做到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相结合。
口头反馈即课堂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大班教学的课堂情况下,教师很难及时、准确地知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个别学生的课堂口头反馈又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如果一味扩大学生的回答面,可能会造成“满堂问”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学生将自己对教师提的主要问题所做的答案及课堂思考变成书面形式,课后呈给教师批阅,不仅能使教师及时获知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能使部分课堂上“游手好闲”的学生也动起来,有事可做,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主体都“动”起来,是实现“主体教学”的必然途径。
要做到课堂上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的完美结合,教师授课需给学生留足动笔的时间,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堂思考、记录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是使学生的生命完全投入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体验、交流、领悟,得到自己的“原创”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思故我在”,只有当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特见解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尊重,“主体”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教育的目的才算实现。
参考资料:
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郑金洲:《教育碎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