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历史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049 日期:2024-05-17 来源:论文网
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改要寻求快速发展,必须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前提,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 认清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总是被动地吸取教师从外部提供的知识信息,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一学生从不说二的机械式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传授新知——复习巩固——课后作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迅速培养出吸收、储存旧知的知识型的人才。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需求创新人才相悖。
  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弊端,表现在:
  第一,忽视了以人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
  第二,教学模式呆板,教学行为强迫性特点突出。
  教师的讲授着重于习题的解决,注重考试的难易程度,追求的是高分,而忽视了过程和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是题海战术。学生往往迫于外部压力而学习,而忽视了过程中的情感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发展,从而使师生间演绎出一幕幕“你教、我学”、“你不教、我不学”、“不想学偏要我学”、“学不会就惩罚”等强制关系,使得学生内心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抵触情绪,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的现象。
  第三,教学内容片面,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用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考,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僵化,使学生成为没有思维的读书机器或被迫辍学。教学内容连同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企业式的“批量生产”,因为教学始终按等量同速度同方式进行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速度、认知能力、认知方法等的差异,根本做不到因材施教,达不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实行新课程应转变教学理念
  第一,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还课堂于学生,巧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关于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教学大纲一般这样写道:“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里面的行为主体就是教师,是教师“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而课程标准的目标表述则是这样的:“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里面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学生“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的变化反映了课程标准抛弃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陈旧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课程的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出发来确立课程目标。
  第二,目标意识。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安排, 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实际的选择和妥当的使用。
如关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目标,可以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与图表,加深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用典故,强化对这一阶段制度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并进一步认识本阶段的制度对我们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三,方式意识。
  要选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想学、会学,在乐学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
  比如秦统一天下的活动课,分七组扮演七国的君臣。这样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神入历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体会历史人物的心境。这还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昂的积极性。
  第四,成长意识
  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也要高度重视。不光要琢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要努力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向专家型学者发展。
  如刘强老师把他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新课标结合起来,总结出了历史教学“了解——理解——见解”的“三部曲教学”模式,对我们这些历史教师有很强的示范指导意义。我们也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积极探索课改经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并进行理论升华,以期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