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与管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514 日期:2024-12-20 来源:论文网

内容摘要 工业区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科技工业园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如何搞好高科技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是我们规划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期邀请了合肥、海口、苏州、上海等地规划工作者介绍方案、阐述体会、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以供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启示。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特别是科研人员比例在全国名列前矛,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为了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于一九八八年创立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合肥高新区),一九九一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经过八年的开发建设,已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七通一平,建设各类房屋160多万平方米,创办企业540多家。一九九八年实现工业产值近80亿元。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舒适优雅,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已初步形成,一九九七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亚太经合组织特别开放的四个园区之一。今天成就的取得与精心规划、严格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合肥高新区的规划工作始于一九八八年,经过规划选址、总体规划和扩区调整规划几个主要阶段,现就合肥高新区在规划和管理中重点思考的一些问题作一论述,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1 规划选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选址关系到能否发挥其区位优势,同时涉及到自身的发展模式和与城市的关系,对此工作必须极为慎重。回顾一九八八年,我国的高新开发区处于萌芽状态,规划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就规划选址而言,当时只有两种基本形态,其一是在城市的建成区划出一定的范围,该区域一般集中较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贸易基础。如北京的中关村和武汉的东湖区域。其优点是基础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快,特别有利于科技贸易的发展 ; 不利之处是用地和大规模的产业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新旧体制的矛盾突出,管理较为困难。其二是远离城市选择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形成一个基本独立的区域,如南京高新区,其优点是用地不受限制、管理矛盾少,主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投入巨大,职工就业交通不便。通过调查分析,上述两种形态不适合合肥高新区。鉴于合肥地处内陆而经济实力一般,我们将合肥高新区选址于合肥市西郊,它东起城市二环路,西临风景秀丽的蜀山森林公园,北接城市快速干道长江西路,南达312高速公路(见图1),总面积18平方公里。此选址有如下一些特点:

2 性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宗旨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其性质是不言而喻的,但高新区究竟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城市形态,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回顾当时我国先期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和为数极少的几个高新区,从规划角度看,基本上属于单纯的工业区,其弊病是功能单一,服务不配套,生活欠方便。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开发区,其发展建设应该是有机的,充满活力的,决不能建成一个功能单一,缺乏生机的死城。尽管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房地产业颇多非议,特别是怕担“借发展开发区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风险,但我们根据合肥高新区的特点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仍然提出其性质应该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集科、工、贸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花园式的新城区,既相对独立,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不仅有科技开发与生产,还有商业贸易、金融管理、宾馆酒楼、文体娱乐等支撑服务体系,同时还应有相当部分的居住用地。
3 规划目标
   尽管当时合肥的经济实力并不强,但要将合肥高新区建设成现代化的新城区,规划标准不能降低,我们提出“富规划、穷开发”的原则,即规划高标准,实施则根据情况分期开发,滚动发展,规划上要达到如下的标准:
   (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美化,限制污染工业,减少污染源;
   (3)高度社会化的分工与协作:摒弃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的封闭做法,按市场经济要求,全面推行社会化服务;
   (4)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在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到管理功能的要求,为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5)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为在区内的居民和职工创造舒适、整洁、优雅、安全方便的生活环境。
4 规划指导思想
   一九八九年,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作为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区必须迅速更新规划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总体规划上必须体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开发区与城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有严格的道路网系统,又有富有弹性的功能分区,还必须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5 总体规划布局
   总体规划布局必须充分体现已经确定的性质、目标和指导思想,重点解决好交通、功能分区和环境优化问题,充分利用好土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潜能(见图2)。

6 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是总体的延续和深入,对于实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更具有指导性和引导作用。合肥高新区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在开发区动工建设前,编制了0.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城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一些重要地段和重点项目精心组织详细规划设计,确保开发区建设的环境质量和功能的合理。
6.1 起步区的城市设计。
  起步区位于高新区的北部,包含管理、科研,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公园和部分工业、居住等,面积为0.8平方公里,无论是功能,还是平面空间形态、立体空间的构成,在开发区都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见彩页)。该设计对管委会办公、创业中心、信息中心、科技展览、金融中心、综合商场、宾馆酒楼、邮政电讯以及文体设施的用地和区位给予确定。平面规划以北到长江西路,南达中心公园(见彩页),长约450米,宽80米的绿色广场为中心,其周边及长江西路沿线的建筑进退有序的布局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同、灵活多变的城市空间。在立体空间构成上,高层建筑围绕绿色广场集中布置,突出开发区主体空间形象。其设计对合肥高新区的起步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的大部分项目已经实施。
6.2 亚太广场详细规划
  近年来,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合肥西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规划中的城市副中心,发展速度较之市区更为迅猛,城市副中心的雏形正在形成。但是,还缺少一个富有凝聚力、能够将周围零散建筑群连为整体的一个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从而影响了高新区的商贸发展和区域中心的形成。因此,我们规划在高新区起步区的中心位置建设一座代表合肥市、高新区城市建设新形象的标志性环境精品和公共活动空间亚太广场(见图4、图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