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特色生态环境 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试谈肇庆城市发展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535 日期:2024-12-20 来源:论文网

内容摘要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提出:“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目前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已是大势所趋,风景旅游城市更应发挥......
引 言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提出:“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目前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已是大势所趋,风景旅游城市更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速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的步伐。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不少城市,特别是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出现了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急待找出对策,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虽发展相对缓慢,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能不引起广泛注意。本文试以肇庆市的发展为例,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策略。
1 肇庆市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肇庆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肇庆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肇庆(古端州)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河如一弯弓在城区绕过,平原湖泊、河流、石山溶岩、土丘、台地错落其间,构成湖光山色著称的特殊景观。城区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和西江小三峡景区。七星岩景区的七座挺拔岩峰宛如北斗七星序列,她以湖光岩彩、奇石溶洞、摩崖石刻而著名,有“阳朔之山、西湖之水”的美誉。
   肇庆有理想的生态自然资源。城区集山、水、洲、景于一身,三山(北岭山、龟顶山、羚山)环峙,西江南绕,长桥飞虹,连带南北,三山绿树茂华。鼎湖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网”,并在此设立“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城中9000多亩水面的星湖如一面明镜,西江中的砚洲岛则是肇庆的一颗明珠。这些都是天赐的秀丽山川资源,是肇庆人们的福份和骄傲(见图1)。

2城市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根据珠江三角洲及肇庆市迈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应切合肇庆实际,适度超前,保持科学性、控制性、前瞻性及可行性,总的构想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山城共融,城水相依,天人谐合,花木生辉”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把城市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结合起来,创建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基本轮廓与目标是:“市区形成大花园,分区设置小公园,院落建筑有庭院,江湖路旁设绿园,整个城市规划区内达到山水一体和立体绿化的要求,同时落实抓好新区开发、老区改造、名胜景点复原,使整个城市体现卫生整洁,单体群体新颖,基本设施完善,新区形成特色,老区完善功能”。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具体目标要求:
   ●城市绿化要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远期5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远期达40%;旧居住区改造绿化率不低于25%;城市公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不低于70%,城市绿化普及率不低于50%,市区干道绿化带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远期为12平方米以上。
   ●城市卫生要求:达到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标准。
   ●环境保护要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旅游发展要求:达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旅游业成为城市经济重要支柱和第三产业龙头,有高效科学的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安全舒适。
   ●文明城市要求:达到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标准。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清廉、风尚良好、科教领先、文化发达、规划科学、建设优质、环境优美、管理先进、城乡一体的目标。
   ●道路交通要求:按城市总体规划,以现有城区干道为依托,合理布局道路系统,干道网络清晰,组团之间相互联系便捷,提高城市道路网的交通能力和向外辐射能力。市区公共交通以定线公交和非定线运行相结合,大型公汽和中小型公汽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客运服务系统。

3城市发展策略
   为逐步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根据肇庆市的现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城市发展战略的确定,应以珠江三角洲及肇庆市迈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3.1 指导思想
   (l)城市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把人口控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条件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2)树立整体协调观念。强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域整体性,把城市地域内的城镇和开发区、景区等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建设,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达到城乡和谐、区域内整体协调发展,缩小差别,推动全市范围内各城镇、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增强区域观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从珠江三角洲以至整个广东省的地域来考虑,注重肇庆在广东的位置,纳入珠三角战略中,主动接受珠三角经济区的直接辐射,使其成为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支撑点。
   (4)确立生态自然观念。要正确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搞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使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和谐与统一。
3.2 原则思路
  首先,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就是要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完善,发展食品饮料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生化工业、轻工业等,市区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优质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工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同时,城市规模扩展与风景区保护相结合。肇庆市风景区与城市紧相连结,构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风景区周边用地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在城市的发展中,一定要从风景区的整体利益出发,审慎地确定风景区的保护措施和周边地协调控制。第三,要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相结合。远期目标是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近期建设必须服从于远期目标的实现,并为实现远期目标打好坚实基础。因此,近期建设要与远期目标有机结合,不允许近期建设为远期目标实现设置障碍,更不应损害远期目标而搞临时建设。第四,要坚持空间开发与城市特色相结合。坚持以人本主义的思想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强化肇庆山水城市特征,营造标志性节点、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场所,塑造主要观景视廊和轮廓线丰富、且有韵律感及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景带,并完善城市整体景观体系。总之要充分利用肇庆的环境资源,精心设计,组织空间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岭南特色景观风貌。与此同时,城市未来的景观要与城市的传统景观达到和谐,保持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文脉延续性。
3.3 发展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肇庆市城市发展策略是:
   (1)城市建设走集约、高效、内涵道路,树立牢固的生态观念,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要使生态环境实现有效保护,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年,城区范围应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肇庆市以前是以发展工业为主,已形成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些工业曾为地区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积累了建设资金,但也带来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根据肇庆风景旅游城市性质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产业更新,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工程,将污染重、能耗大的工业逐步外迁或转产。把发展商贸、旅游、旅游型轻工业等第三产业作为肇庆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发挥肇庆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的优势,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3)科学划定保护范围。
   绝对保护区:不准或有限度地控制游人进入,以保障自然生态的完好,不得进行开发建设,如鼎湖山云溪景区。
   一级景观保护区:严格保护其自然和历史风貌,除开辟建设供游览、观赏、休息及安全等必需的步行道、建筑物及维护设施外,不得乱建任何建筑物。如七星岩中心景区及七座岩峰、鼎湖山天湖和天溪景区等。
   二级景观保护区:可为提供参观游览或开发的区域,可适当增加园林建筑和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经技术审查和主管部门批准,建筑体量、高度、造型、色彩等都应与环境相协调。
   三级景观保护区:即发展协调区,与风景旅游相关的开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得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此外,还要尽快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划定预留发展区的界限,并逐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长期预留的主要公共绿地建设计划。
   (4)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年前控制在13‰以内,2000年之后控制在12.5‰以内。市区常住人口到2000年控制在45万人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75万人以内。
   (5)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首先是基础设施现代化,肇庆市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内应着力抓好七项建设:
   一是城市道路建设。主要是扩建改造天宁路(见图2),开通宋城西路,开通桥北路,改造西江路,建设好端州七、八路,新开建设信安大道和景蓝大道,开通人民北路。以上各城市干道均要分别建成3米、5米、7米、10米的绿化带,形成景色优美,生态效益显著的绿色长廊,提高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见图3)。

转贴于

  四是城市雕塑和历史文化景点建设。计划在一些广场、公共绿地适当配置品位较高的雕塑,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在重视保护现有历史文化景点基础上,有计划地重修包公祠、白沙龙母庙、文魁塔、仙花寺,以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内涵,陶冶人们情趣。
   五是抓好居住区建设和旧区改建。拟建三个花园式标准示范小区,并抓好五个旧城区改造,以改善人居环境。
   六是着力抓好星湖风景区旅游景点项目规划和建设。拟在星湖风景区重点开发水上项目、星湖夜游、鼎湖山生态旅游等项目,搞好以绿化、美化为特色的“五个一千”建设项目,即在鼎湖山种植一千亩杜鹃花,在仙女湖水面种植一千亩荷花,在过境公路与星湖交界处种植一千亩园林草地,在星湖养殖一千亩大闸蟹(改善湖水生态环境),在星湖中心堤进行一千米绿化和灯饰改造。
   七是公共设施建设。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要求,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为旅游者吃、住、行、游、娱、购服务的设施,在市区主要街道和游览区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公厕,停车场和美观方便的公共电话亭,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6)加强城市特色景观建设。城市要考虑点(公园) 线(道路绿带) 面(普遍绿化,包括核心区、沿江区等) 体(垂直绿化及屋顶花园)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搞好具有特色的四维城市景现系统。
   第一,公园景观建设。主要抓好一批市级综合公园,包括规划建设一些水上景园,局部种植荷花,形成荷塘景色(见图5);与此同时抓好九个区级公园、九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公园和五个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迹公园。

.5 加强监督,促进落实。
  
监督检查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有效措施。为此必须从多方面实施监督。首先,要加强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凡是违章建设必须视情况提出补救措施,直至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其次,要加强行政监督检查,市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有责任对辖区内规划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便将经验和问题及时反馈,为正确实施城市建设提供依据。第三,要强化立法机构的监督检查。城市政府要定期全面检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实施情况,并向市人大或常委会报告工作 ; 市人大或常委会也定期不定期检查,就实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花园式城市的进展情况和实施管理执法情况提出批评和意见,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以改进完善。第四,要加强社会监督。要把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向广大市民公开,接受社会对政府及部门执法的监督,随时听取公众意见,吸纳市民参与,为保护好环境,建设好城市出谋划策。
   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的机遇已经到来,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是一项浩大工程,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更需要一切有责任心、有远见、有作为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和城市居民,认清身上肩负的重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