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怎么写「经验分享」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34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怎么写?本文将以经济类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中国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能源的高度开采使用,进而给环境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危害。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各国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已经为世界带来诸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干旱等气候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应对以上气候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上世纪 70 年代末,召开的第一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第一次将气候问题引入国际议题中,倡导世界各国进行国际间合作,来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2015 年 12 月 12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200 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的顺利达成使我们看到各国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决心,是国际间合作处理全球气候问题的一次重大突破。该协议目标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严格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力争达到 1.5 摄氏度以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19 年 12 月发布的《2019 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 1.5 摄氏度的目标,需要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 7.6%;实现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 2 摄氏度的目标,需要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 2.7%。但根据 2019 年 3 月国际能源署公布的一份报告称,2014-2016 年在得益于高效能源技术的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得到平稳发展,2017 年至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再次出现反弹,2018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 2%,达到历史新高 331.43 亿吨。当前世界碳减排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作为拥有 14 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是以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势必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党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低碳转型。鉴于我国政府在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40%-45%;2015 年巴黎协定框架下,我国政府承诺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 60%-65%,在 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到峰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相关减排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如何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转型成为当前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为实现对国际的承诺,我国探索出依靠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减排措施,2007 年 6 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明确提出“应对和解决碳排放等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能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类论文开题报告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在系统动力学、低碳经济学理论等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能源系统、人口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在内的碳排放系统,这有助于我们得到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状况的理论机制和路径,进而丰富和充实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找到一条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当前国际碳减排情况有恶化的倾向,最近三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减反增,减排压力依然严峻,当前对于碳减排的研究远远不够,亟需找到碳排放成因,及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因此,通过 LMDI 分解方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二氧化碳排放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看做一个包含能源系统、人口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在内的一个大系统,分析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有利于加强我们对二氧化碳排放认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强的理论支撑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

三、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然后阐述了本文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以及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技术创新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相关研究、二氧化碳减排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系统动力学相关研究;最后,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

第三部分:中国技术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首先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专利授权数分析了我国当前技术创新现状。其次,根据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碳排放演变特征。

第四部分:基于 LMDI 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在梳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 LMDI 因素分解模型,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技术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值及贡献率。

第五部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碳减排机制仿真研究。首先构建了包含能源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二大类 8 种情景,重点仿真模拟 2016-2030 年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该部分研究将为课题的对策建议部份提供事实依据。

第六部分:结论及建议。综合全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并提出本文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展望。

四、研究方法

本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动态地分析了技术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低碳经济发展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将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收集分析法

通过梳理分析了技术创新理论、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等;以及已有专家学者在技术创新、二氧化碳排放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关理论成果为本文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在二氧化碳因素分解及我国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上提供了很强的借鉴意义与理论支撑。

(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定性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然后基于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利用 LMDI 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程度。

(3)系统动力学方法

本文主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我国技术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程图是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果关系图是构建系统流程图的基础,系统流程图反映了各变量的数量关系与逻辑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能够解释分析各变量的相互联系与传导机理。

(4)情景分析法

该方法在情景设定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仿真的方式来对研究对象进行预测分析。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理论及政府相关发展规划文件,通过对相关变量的参数调整,设定了包含技术创新情景和综合情景的二大类 8 种情景,来分析技术创新等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低碳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系统动力学理论作为基础,第一,概括和掌握了我国技术创新现状、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第二,通过LMDI 因素分解方法,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探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成因;第三,基于低碳技术创新、能源消费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界定系统边界并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第三,设定了二大类共 8 种情景,基于“二氧化碳排放”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选取 2016 一 2030 年仿真模拟,重点考察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给出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显示:我国研发投入及研发投入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发投入强度增幅缓慢;我科研创新环境有显著改善,对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研发投入人员全时当量及其占比呈增长趋势;三种专利授权数均呈现出一定的上涨趋势,但占比以实用型专利为主,发明型专利占比较低,未来我国研发投入力度仍需加强,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在增“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从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各数据的趋势图来看各能源消耗都是增加的,其中煤炭消耗量及占比仍处于很高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幅趋于递减状态,尤其观察期最近三年增幅较小,说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观察期内,由 2005 年的 1.029 降低至 2016 年的 0.659,下降幅度达到 32.45%;但与我国 2020 年的碳减排目标仍有差距,减排压力依然很大。

(2)对模型的系统边界进行界定。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系统是指在人口经济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由经济、人口、能源消耗、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排放等多种系统要素藕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3)构建了 LMDI 分解模型,将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基于 2006-2016 年宏观层面,研究表明:能源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有负驱动作用,经济因素和人口规模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是二氧化碳增排的主导因素,累计贡献率达 223.86%,技术效应是碳减排的根本动力,累计贡献率达-117.94%;技术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效应仍难以抵消经济发展带来的增长效应。

(4)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系统模型。该系统包含能源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碳排放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设定了二大类共 8 种情景,着重分析技术创新水平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这二大类情景分别为:第一类,技术创新情景,包括高情景、中情景、基准情景、低情景;第二类,综合情景包含政府管制调控、产业结构调控、技术创新调控情景等。技术创新情景结果显示: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增幅不断下降,且在高技术水平情景下,能源消费在 2028 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降低趋势。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来看,技术创新水平能够很好的抑制碳排放,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早日达到峰值,结合巴黎气候大会《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习主席讲话中,提出的减排承诺“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高情景下 2029 年可以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现这一目标。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析,2030 年四种情景下,高情景和较高情景超额实现“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降低 60-65%”的目标,基准情景减排率达到 62.02%在可接受目标范围内,低情景下减排率为59.56%接近这一目标,该情景下减排压力较大。以上分析意味着,技术创新水平显著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

综合情景结果显示:对比 4 种情景可以发现,①通过调控政府管控力度、产业结构及技术创新等要素,均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显著作用,平均降幅分别为 4.312%、0.360%和 4.165%,其中加大政府管控力度和增加研发投入的方式作用效果更突出;②通过调控政府管控力度、产业结构及技术创新等要素,均对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有显著作用,平均降幅分别为 4.258%、0.360%和 5.814%;其中以增加研发投入的方式对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降低作用最显著;③在当前情境模拟下,除基准情景外其他三种情景下均可以完成“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降低 65%的目标”,其中情景 2 和情景 4 均在 2027 年左右提前完成这一排放目标。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