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恰恰证明了会计“绿色革命”的必要性。绿色会计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发展不平衡;财政;调节;具体设想
一、绿色会计概述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主要反映、报道及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
(二)绿色会计的特征
绿色会计因其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独特的特征:其一是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二是周期难以计量。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其三是研究方法多样。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
(三)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绿色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虽集成了传统会计的一些特性和原则,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我国,绿色会计起步较晚,而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将体现人类社会劳动、具有交换价值的产品纳入其核算系统,认为环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具有价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的对象。因此资源无价、低价的意识和现实使得人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从而使环境资源产品低价。这些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标准的不一致及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我国开展绿色会计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绿色会计具有更广泛的核算范围
绿色会计具有更广泛的成本概念,其所要核算的成本不仅包含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经济资源),还包括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整个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各项成本;绿色会计具有更广泛的收益概念,与成本类似,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还有经营过程中带来的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绿色会计为人们考虑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单个的企业,而是把社会、环境作为一个考虑的整体,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引入了新的会计项目
绿色会计引入了传统会计所没有的项目,例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及环境利润等,并且,它们的确认和计量与传统会计要素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对绿色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仅仅从财务角度出发进行计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影子价格或其他能够反映社会效益与成本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计量。
3、对企业的监督和反映更加完整
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帐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全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完善了传统会计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上存在的缺陷
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帐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在会计原则上发生了变化
绿色会计应在核算中体现社会性原则、最小差错原则等。社会性原则,是指核算单位应站在社会角度衡量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即应将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比较,以此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的真正效率。最小差错原则,是指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存在相当的模糊性,所以绿色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它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二、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切促使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强度消耗,从而造成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纵观全球社会经济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已呈现资源入不敷出,“正在靠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时代。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 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更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帐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该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包括的内容有对绿色会计的讨论,对提出的辅助帐户作了肯定,并批准收益计量时应考虑计算环境成本问题。
19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财税专家也紧跟国际绿色潮流,就有关绿色会计税收进行了研究,国家相继开征了资源税和排污费。1992年中发办7号文件明确提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
1995年3月,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三届会议召开,主题为绿色会计,这标志着环境问题作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已向纵深发展。丹麦更在同年通过了绿色会计法,强制要求高污染企业提交绿色会计报告,内容包括企业消耗的能源、原料以及污染信息等,成为第一个采用绿色会计的国家。我国也于1995年初步进入“绿色GDP”阶段,在此阶段,国家制定的能源价格、资源价格、环境价格、生态补偿规则等都以绿色会计制度为依据。
1998年2月,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绿色会计和报告的系统的国际指南。
在我国,2001年召开的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致公党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认真落实有关建议,并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次年,我国财政部的有关领导提出将要启动绿色会计;及至2007年两会之际,节能环保多次被提及,从全国范围上看,自上而下,都把节能环保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绿色会计势在必行。
三、在我国构建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现状的需要
空气、水、土地及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资产”。这些“特定资产”有的不可以更新,有的虽然可以更新,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特定资产”应当被确切计量,赋予一定的价值。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我们现在每增加一份收入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未来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的呢?发达国家的巨额利润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第三世界国家的收入而取得的?这种对自然资源无补偿的过度耗费及其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发展,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亦危及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我国虽然在自然资源总量上是一个大国,但在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上却又是一个贫国,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企业的发展模式是资源高消耗、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等粗放型模式,造成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问题,这一切都与我国对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环境污染的不加计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建立一种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新会计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存的关系。
第一,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绿色会计,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在促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它的提出为绿色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从中可以看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已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绿色会计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正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如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及富有程度,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第三,绿色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核算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这一核算方法,也惟有绿色会计才能更好地核算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衡量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1、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2、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并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3、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准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
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4、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偏好环保产品,那些有益于环境质量提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产品、环保标志产品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不能再被动地参与控制环境、保护环境,而应积极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降低成本开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
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就越来越多。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五)是加入WTO对外开放格局的需要
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在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加入WTO,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基于本国保护环境的需要,不断把那些环境污染严重和掠夺、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转移到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把发展中国家当作他们的资源开采地和排污场所,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生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中建立绿色会计,就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为适应所在国的环保要求,企业也必须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加入WTO后关税壁垒逐渐减少的同时,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需要,以保护环境为由设置“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进行限制。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绿色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四、结语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恰恰证明了会计“绿色革命”的必要性。绿色会计能够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但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一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自然资源较少,应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资源配置不平衡,经济上东富西贫,资源上东乏西富;三是沙漠化严重,乱砍乱伐导致了水土流失、滑坡,甚至黄河断流等。总之,生态环境的变异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证明了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肖华.企业环境报告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1.
[2]蔡昭映.论环境会计披露[D].广东:暨南大学,2000.
[3]程艳妙.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4]黄光阳.从绿色会计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G].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5.
[5]杜丽群.“环境资本”与可持续投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
[6]郭道扬.回首千年话沧桑[J].会计研究,2000,(1).
[7]刘海云,李桂荣.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4,(8):16.
[8]闾定军,蒋青云.绿色会计理论初探[J].经济师,2005,(5):203.
[9]王玉.浅析绿色会计[J].财税科技,2007,(15):216-217.
[10]徐红樱.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科技,2007,23(5):31-33.
[11]胡仓虎.注重环境的“绿色会计”[N].证券时报,2001-9-1(8).
[12]赵欣.绿色GDP呼唤绿色会计[N].中国财经报,200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