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汉大学开题报告格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3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网为大家推荐一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意义、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选题的特色或创新、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写作计划等等。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2、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3、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二、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可采用三级标题加论点或者说明。

前言

正文(含三级标题加论点)如: 1 1.1 1.2.1

论点:

结论

三、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注明作者、篇目、出版社或期刊、出版或发表时间等。

武汉大学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课题名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理论与试验验证

1、选题意义和背景。

对一个连续运营的卫星导航系统来说,用户的另一个角色是系统的测试者,系统性能经受来自各种环境的用户考验。系统出现的任何异常或者性能的提升与降低都会直接影响用户终端。自GPS正式运行以来,人们围绕GPS各种性能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这些研究成果很多对GPS系统性能改进提供了依据、思路或建议。这也是卫星系统性能监测评估的主要目的之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对自身提供的服务实时进行着系统性能的监测与评估(US. DoD, 1993)。主控站就担当了这种角色。主控站主要对卫星发射的信号质量、工作状态、系统和服务完好性、以及用户端PNT性能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性能与其承诺的性能进行比较。主控站在监测到系统故障时就会迅速激活相关保障机制,确保系统提供的性能满足其承诺的服务指标要求。当然,系统性能的监测评估需要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并涉及相关的评估理论与方法。不同的数据处理策略和评估准则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因此,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是得到全面、客观的系统性能结果的关键。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国外研究现状(一)GPS性能监测与评估GPS最早开展导航系统性能评估。其特点是既继承了无线电导航领域(在GPS之前主要是陆基无线电导航导航)的部分用以评定精度的一般方法,又在此基础上根据卫星导航系统本身的一些特点发展或者修改了部分指标的定义。初步的性能评估理论与算法以及结果体现在1993年第一版的GPS SPS文档中(US. DoD, 1993) a GPS主要提供民用标准定位服务、精密定位服务和增强系统WARS服务,对应于三种标准规范:

《GPS标准定位服务性能标准》(US. DoD, 1993, 1995, 2001b, 2008)

《GPS精密定位服务性能标准》(Grimes, 2007)

《GPS广域增强服务性能标准》(Zaidman, 2008)

2.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迅速壮大,使卫星导航系统由GPS和GLONASS的两极竞争态势,转入四大系统竞争与合作的新局面,导航信号的兼容与互操作是GNSS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从规范GNSS开放服务信号的服务性能、保障用户使用安全,真正达到开放信号互操作的最终目的出发,焦文海等学者结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在国际上提出了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概念。开展GNSS开放服务的监测与评估,一方面可对单个系统提供第三方监测与性能评估信息,另一方面,基于兼容与互操作的GNSS系统既可为导航服务的性能和质量带来飞跃,提高公开信号服务的可靠性;同时,多系统公开信号综合性能的监测与评估还可提升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性能,为多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目前,iGMAS己经开始试运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3、参考文献。

[1] Administration F. A., G. P Team. 2013.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SPS) Performance Analysis Report(Reporting Period: 1 April一30 June 2013)。 Washington, DC.

[2] Adrados C., I. Girard, J.-P. Gendner, G. Janeau. 2002.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Location accuracy improvement due to Selective Availability removal Comptes Rendus Biologies325:165-170.

[3] Benedicto J., D. Ludwig. 2001. Galileo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s. In V GNS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GNSS2001)。

[4] Blomenhofer H., W Ehret, A. Leonard, E. Blomenhofer. 2004. GNSS/Galileo global and regional integrity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p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04), 2158一2168 Long Beach, CA Long Beach: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5] Bossche M. v. d., C. Bourga, B. Lobert. 2004. Galileo Integrity Monitoring Network: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fe p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04), 654-659.

[6] Brown R. G. 1992. A baseline GPS RAIM scheme and a note on the equivalence of three RAIM methods NAVIGATION 39:301-316.

[7] Chang X.-W, X. Yang, T Zhou. 2005. MLAMBDA: a modified LAMBDA method for integer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Journal of Geodesy 79:552-565.

[8] Choi M., J. Blanch, D. Akos, L. Heng, G. X. Gao, T Walter, and P. Enge. 2011. Demonstrations of multi-constellation advanced RAIM for vertical guidance using GPS and GLONASS signal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p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12), 3227-3234. Portland, OR.

[9] Choi M., J. Blanch, T Walter. 2012. Evaluation of Multi-Constellation Advanced RAIM for Vertical Guidance using GPS and GLONASS Signals with Multiple Faul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nternaf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p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12)。 Nashville, TN.

[10] Clifford W, Kelley 1999. GPS Constellation State Probabilities, Historical&Projected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265一270 San Diego, CA

4、论文提纲。

第一章

1引言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本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研究目标

1.4.2研究内容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性能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

2.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性能概述

2.2可用性(Availability)

2.2.1 SIS可用性

2.2.2服务可用性

2.3精度(Accuracy)

2.3.1 GNSS精度衡量的常用指标

2.3.2空间信号精度

2.3.3服务精度

2.3.4完好性(Integrity)

2.4.1空间信号完好性

2.4.2服务完好性

2.4.3完好性评估相关算法

2.5连续性(Continuity)

2.5.1空间信号连续性计算

2.5.2服务连续性计算

2.5.3完好性的连续性计算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3.1引言

3.2北斗系统概况

3.3北斗系统的时空基准

3.4北斗系统星座及覆盖性

3.4.1北斗系统星座构型

3.4.2覆盖性

3.5北斗系统空间信号精度

3.5.1北斗空间信号精度指标定义

3.5.2北斗URE计算方法

3.5.3北斗URRE计算方法

3.5.4北斗URAE计算方法

3.6北斗卫星原子钟性能评估

3.6.1频率准确度

3.6.2频率漂移率

3.6.3频率稳定度

3.7北斗空间信号误差特性统计分析

3.7.1评估数据的粗差探测与剔除

3.7.2正态分布假设的验证方法

3.7.3误差相关性分析

3.8北斗PNT服务性能评估

3.8.1北斗卫星位置计算

3.8.2北斗卫星速度计算

3.8.3 PN下性能预测

3.9本章小结

第四章卫星系统性能评估软件系统设计与研制

4.1引言二

4.2软件结构与功能模块

4.2.1空间信号性能模块

4.2.2服务性能模块

4.2.3卫星钟稳定度评估模块

4.2.4卫星性能模拟与仿真模块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北斗公开服务性能评估验证与分析

5.1引言

5.2北斗数据采集与精密定轨

5.3北斗空间信号精度评估

5.3.1北斗预报星历评估

5.3.2北斗预报钟差评估

5.3.3北斗URE/URRE/URAE评估

5.4北斗在轨导航星钟稳定性评估

5.5北斗空间信号误差统计特性分析

5.5.1数据源

5.5.2空间信号误差正态性验证

5.5.3相关性验证

5.6北斗Klobuchar电离层模型评估

5.7北斗PNT性能评估

5.7.1伪距单点定位性能评估

5.7.2 PNT车载试验结果

5.7.3北斗PN丁性能预测

5.8本章小结

第六章北斗高精度定位性能

6.1引言

6.2北斗天线相位中心的检定

6.2.1概述

6.2.2试验平台

6.2.3初步结果

6.3北斗相对定位

6.3.1数据质量分析

6.3.2北斗/GPS基线解算性能

6.4北斗精密单点定位

6.5本章小节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工作总结

7.2下一步工作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文围绕上述研究目标,对己有卫星导航系统特别是GPS系统性能评估研究基础上,探索研究适合于北斗导航系统性能评估的方法、数学模型、关键技术等并开展软件设计与研制进行仿真验证与北斗实测数据验证。木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指出系统性能是GNSS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并系统总结了GPS, Galileo和Glonass性能评估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考虑到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系统的特殊性,分析了北斗性能评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并从这两个层面阐述了性能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软件研制的必要性。由此引出了本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性能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首先阐述了性能的具体内涵,然后分别论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可用性、精度、完好性和连续性四个必要性能(RNP)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为北斗的性能评估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支撑。

第三章,北斗卫星系统性能评估体系建立。首先阐述了北斗卫星系统的时空基准。接着研究了北斗星座及覆盖性、北斗空间信号精度(包括URE, URRE, URAE等)的计算与方法论证、北斗导航星原子钟稳定性评估方法以及空间信号误差特性的相关算法研究。然后讨论了北斗PN丁性能评估以及对服务区内的精度分布预算。最终基本形成从空间信号层到服务层的北斗性能评估体系。

第四章,卫星系统性能评估软件系统设计与研制。在初步建立北斗系统性能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能够综合分析北斗、GPS, Galile.和GLONASS的卫星系统性能评估软件,该章详细分析了该软件的结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相关算法,并给出了该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

第五章,北斗性能评估验证与分析。基于”北斗试验跟踪网“所连续监测的北斗系统海量数据(数据采集时间段为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依据第三章关于北斗性能评估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本文进行了大量分析和计算,同时对试运行一年来的北斗系统性能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而既验证了系统性能评估软件的功能和算法的正确性又系统分析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各个阶段的性能水平。

第六章,北斗高精度定位性能评估。本文从影响高精度定位的载波观测值的数据质量入手,对比分析相同环境下北斗系统与GPS的载噪比、多路径和噪声水平;然后开展了短基线相对定位试验,分析北斗高精度相对定位的性能水平。

最后基于武汉大学北斗试验跟踪网获得的北斗精密轨道和钟差对北斗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北斗系统的PPP可达到cm级的定位水平,性能水平与GPS基本接近。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北斗完好性监测完好性监测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空间信号误差特性的认识程度。GPS认为空间信号误差服从标准的零均值正态分布,而Galileo的完好性概念则认为空间信号误差并不一定满足这一假设并给出了自己的完好性算法。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其配套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不断完善,所跟踪到的原始数据还需要长期积累。北斗系统的空间信号误差特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2)北斗/GPS/Galileo/GLONASS四系统联合性能评估,北斗和Galileo系统的发展最终会出现四大系统竞争与合作的新局面。四大系统既有相似的基本功能又有各自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开展多系统开放服务的监测与评估可提高用户使用公开信号服务的可靠性、提升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性能,为多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本文己经软件实现四大系统的基本性能评估,更加全面的性能评估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兼容与互操作导航信号的兼容与互操作是GNSS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兼容指多个系统信号互不干扰正常工作,互操作是多个系统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手段,是更高层面的性能。具有互操作功能的公开信号有望为全球GNSS用户带来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的GNSS服务。特别是在卫星可视空域受限的城市峡谷、山区等地区,具有互操作功能的开放信号可以显着增加可视卫星的数目提高导航定位服务可靠性和可用性。

7、预期的结果。

(一)梳理性成果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GPS, GLONASS和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性能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完善现有导航系统的评估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发展的需求出发,阐述了北斗卫星系统性能评估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软件研制的必要性。

从性能定义入手,系统研究了以GPS为代表的GNSS卫星系统性能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

重点论述了GNSS卫星导航的必备性能指标,包括可用性、精度、完好性和连续性指标定义及相关计算方法。

(二)创新性成果结合本文研究的北斗性能评估理论与方法,以北斗性能评估为主,兼顾GPS和 Galileo系统,自主设计并研制了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软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软件总体框架、功能模块、算法流程等。

提出了适用于北斗系统空间信号精度的计算方法。北斗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卫星星座主要以GEO和IGSO地球同步轨道组成,其轨道高度的不同导致己有的空间信号误差URE精度计算方法失效。本文对北斗IRE精度的统计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同时详细分析论证了北斗用户距离率误差URRE和用户测距加速度URAE的计算方法。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15.05-2015.0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资料查询

2015.06-2015.07 导航国内外现状分析

2015.07-2016.02 北斗卫星导航数据测试

2016.02-2016.06 提交论文初稿

2016.07-2016.08 确定论文终稿

2016.08-2016.09 论文答辩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