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术后皮下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676 日期:2025-11-0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比较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产妇随机分为PCSA和 PCEA两组,两组镇痛液配制方法相同:吗啡10 mg+咪达唑仑10 mg,PCA设置:无负荷量、持续量2 ml/h、单次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48 h。术后6、12、24、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比值(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病人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宫产手术后应用吗啡皮下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同样安全有效剖。

【关键词】 剖宫产 吗啡 术后自控镇痛

  吗啡被广泛应用于产科术后止痛,本研究对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给药的方法进行观察,并与硬膜外腔途径镇痛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45岁的孕足月剖宫产病人90例,其中16例伴妊娠高血压,双胎5例,排除术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其他颅脑躯体疾病的病人,术后根据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PCSA组(S组)和PCEA组(E组)各45例。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
  
  2.麻醉与镇痛方法

  硬膜外组病人采用L2~3间隙穿刺置管,术毕后接自控镇痛泵。皮下组术毕后行上臂三角肌内侧皮下穿刺,穿刺针为14~16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接自控镇痛泵。两组药配方相同:吗啡10 mg+咪达唑仑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量2 ml/h,单次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两组病人在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格拉司琼3 mg静滴。

  3.观察项目

  术后观察均由麻醉医师完成,详细记录:①镇痛开始后6、12、24、48 h安静平卧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②镇痛泵按压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比值(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③病人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具体评分方法是:1分为完全无痛;2分为有时轻度疼痛;3分为持续轻度疼痛,有时中度疼痛;4分为持续为中度疼痛,有时重度疼痛;5分为持续重度疼痛,所用镇痛药无效。评定效果1~2分为镇痛满意,3分为基本满意,4~5分为不满意。④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两组病人镇痛开始6、12、24、48 h安静平卧时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D1/D2及追加药物总剂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2;两组病人满意度和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表1 两组镇痛开始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略)注:与E组比较,※P>0.05表2 两组D1/D2及追加药物总剂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略)注:与E组比较,※P>0.05表3 两组病人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略)注:与E组比较,※P>0.05

  讨 论

  吗啡是阿片类受体激动药,口服、肌肉、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蛛网膜下腔注射均可产生较为满意的效果[1]。本组研究表明,PCSA组与PCEA组追加药量,D1/D2,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PCSA与PCEA同样可以达成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在临床中两种方法我们是有选择的。对于采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者,只要硬膜外导管通畅且无脱落现象者,术后镇痛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而对于下列情况者采用皮下自控镇痛(PCSA)可达到及时有效的镇痛:①硬膜外麻醉禁忌者,即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和肿瘤、休克、凝血功能障碍者。②硬膜外穿刺中不慎穿破硬脊膜者,无法行硬膜外镇痛者。③采用硬膜外剖宫产者,术中、术后硬膜外导管脱落及导管被血块堵塞者,硬膜外麻醉中导管打折、扭曲等致导管不通者。④硬膜外镇痛过程中导管脱落,堵塞不通者;⑤顺产后48小时内子宫收缩致下腹部剧烈疼痛,病人常不能忍受而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民间称“血母痛”者,特别是妊娠高血压、顺产后为了控制产后血压,PCSA是个良好的方法。

  PCSA与PCEA相比,PCS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价格低廉、并发症少的优点,即便有并发症,治疗相对简单,治愈率也高,可避免PCEA带来的一些并发症,特别是下肢麻木乏力这种情况。下肢麻木乏力可妨碍术后产妇正常的行走活动,而产妇椎管内结构生理的改变可能影响药物的作用[2],使采用PCEA的患者更易发生下肢麻木乏力。
  PCSA组患者在注射部位均无红肿不适发生,与施锋等[3]报道用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PCSA)组在注射部位多有红肿发生,但均无显著不适,停用PSCA 1~2 d后红肿自然消退;文亚南[4]报道,吗啡皮下自控镇痛年龄25~59岁者有3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皮肤瘙痒,1例年龄最大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有所出入。虽然本组45例中无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但我们还是要引以为戒,注意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明基,许 靖,潘寅兵.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0):855.

  [2]佘应军,蔡宏伟,任 飞,等.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发下肢麻木乏力的观察与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7):612.

  [3]施 锋,汪小海,李士通,等.术后皮下与静脉芬太尼镇痛的临床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284-285.

  [4]文亚南.吗啡皮下病人自控镇痛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3):17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