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调查与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840 日期:2025-11-0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教师;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

  人体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1],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种状态、灰色状态等。一般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眠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心身障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快,教师的身心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据报道,越来越多的教师身心状况处在“亚健康”状态[2]。为了解和掌握新升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当前的亚健康状况,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相关资料,笔者于2007年9~10月对河池学院226名在职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调查对象是新升格为本科高校的河池学院在职教师226人,明确诊断有疾病者均排除在外。其中男性106人,女性120人;<40岁151人,≥40岁75人。
  
  2.方法 采用2000年全国亚健康状态的调查问卷[3],结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改编而成。内容除了一般人口资料外,主要包括亚健康有关躯体,心理,社会交往方面的症状,采用不记名方式,由笔者随机抽取调查对象,一对一讲明目的,当场填写调查表并收回,发放率及有效问卷收回率为100%。
  
  3.评判标准 3个月内较多和经常出现20种症状中至少一项者,经过干预调整后逐渐缓解消失者即初步辩识为亚健康状态 。
  
  4.统计学处理 用Epi Info统计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226名教师中,无亚健康症状者59人,占26.11%;有症状表现者167人,占73.89%。有79人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占34.96%。120名女教师中,检出亚健康症状者93人,占77.50%。男性106人,检出亚健康症状者74人,占69.81%。查出率女性虽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P>0.05)。<40岁的女教师82人,检出亚健康症状者67人,占55.83%,≥40岁38人,查出26人,占21.67%。<40岁的男教师69人,检出亚健康症状50人,占47.17%,≥40岁37人,检出24人,占22.64%。其中,<40岁的男女教师亚健康症状比较,女性也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84,P>0.05),而≥40岁男女教师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见表1。

  表1 226名教师亚健康调查结果(略)

  2.亚健康的症状表现 在亚健康教师中较常出现的症状依次(顺位)是眼睛疲劳、咽喉疼痛、记忆力减退、颈部酸痛、腰背酸痛、困倦嗜睡、易感冒等。见表2。

  表2 亚健康主要症状的检出情况及其顺位(略)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专家预言,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医学的重心将是亚健康状态。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新升本科高校教师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73.89%,与杨晓琼调查结果[4]基本一致。<40岁女教师检出率略高于同龄男教师,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女教师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一种情况与刘晴等报道有差别[5],而后一种情况相同。笔者认为,新升本科高校教师出现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紧张和工作压力。一方面是由于新升为本科高校的教师起点低,既要面临着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又要加强对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教学观念的提高与更新。加上新升格高校往往人员偏少,教师们承担的工作普遍较重,同时承受来自科研与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②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高热量饮食,大量饮酒抽烟,久坐不动。③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④不良精神 、心理因素刺激等,导致身心负担过重,经常处于疲劳状态,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关键在于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②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③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④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⑤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⑥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陈国元,刘卫东,杨 磊.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2):101-103.

  [3]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

  [4]杨晓琼.某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3):61-63.

  [5]刘 晴,刘文华,向 浩,等.武汉市334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46-24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