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 将42例患有HMD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21例给予氨溴索7.5 mg/kg,6小时1次,应用输液泵静脉给药,连用3天;PS组21例采用PS 108 mg,气管内给药,连用3天。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变化、转归、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的存活率为76.2%,对照组为81.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氨溴索与PS治疗早产儿HMD的疗效相当,但氨溴氧治疗更廉价,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PS治疗使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需气管内给药且价格昂贵,目前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氨溴索有促进PS合成和分泌的作用,可用于防治HMD,并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我们观察了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患有HMD的早产儿共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胎龄28~36周,出生日龄1.5~11小时,出生体重995~2675 g,1分钟Apgar评分≤3分7例、4~7分27例、≥8分8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感染可能时使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氨溴索7.5 mg/kg,1次/6小时,应用输液泵静脉给药,连用3天;对照组采用人工合成制剂Exosurf(美国,惠康)108 mg,气管内给药,用药前先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净,并将药物置于手心温化,然后用注射器吸取已温化的药液,分别采取仰卧、右侧卧、左侧卧位,经气管导管快速注入气道内,每个体位各注入1/3剂量,每一体位注药后机械通气或者复苏囊加压呼吸2分钟,除非有明显的气道阻塞症状,一般6小时内不作翻身、拍背及气管内吸引。
3.观察指标 包括临床表现,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O2),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0~0.96之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小时进行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摄胸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
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和Fi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4小时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H比较(略)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O2比较(略)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CO2比较(略)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iO2比较(略)
2.胸片改变 根据《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将治疗后24小时X线检查肺部病变比治疗前减轻一个级别以上为好转。观察组好转10例,占47.6%,对照组好转14例,占66.7%,两组胸片好转率比较,χ2=1.56,P>0.05,无显著性差异。
3.两组并发症和转归的比较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比较(略)
4.使用NCPAP、给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两组使用NCPAP、给氧、住院时间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两组使用NCPAP、给氧及住院天数的比较(略)
5.机械通气比较 观察组有4例(19.0%)转为机械通气(CMV),对照组有5例(23.8%),两组机械通气率比较,χ2=0.00,P>0.05,无显著性差异。
6.副作用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讨论
PS缺乏可导致HMD,所以采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是针对HMD病因的特效疗法。使用PS治疗后萎陷的肺泡迅速扩张,氧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应用PS 1小时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指标即有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全面下调,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aO2 逐渐升高,PaCO2和FiO2逐渐降低。早期应用PS治疗HMD,由于阻断了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各脏器功能的恢复和发育,也有利于提高极低体重儿(VLBWI)存活率[2]。发生HMD后应用PS,PS进入终末气道后肺泡迅速膨胀,血流重新分布,肺毛细血管扩张,加上缺氧、感染、酸中毒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肺出血的一个原因[3]。
氨溴索具有促进PS生物合成和分泌的作用,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4],不过起效较慢,其效果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强[5]。观察组使用氨溴索1小时各项血气指标和呼吸机参数改善不太明显,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差别逐渐缩小,24小时以后已无明显差异。另外PS的合成还受pH 、温度、灌注等影响,窒息、低氧血症、肺部血液灌注不足、低血压、寒冷损伤、酸中毒等均能抑制PS的合成[6]。与缺氧有关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观察组的发生率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指标比较,对照组在提高PaO2 、降低PaCO2和FiO2 、纠正pH方面显效更快,作用更强,但是24小时以后差别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疗效、使用NCPAP、给氧及住院天数方面,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一致[7]。观察组住院时间虽然略长于对照组,但是住院费用却更少(P<0.05),所以氨溴索在贫困地区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8-462.
[2]Brown DS,Bloom BT,Cohen M,et al.Increased survival in low birh weight neonates given prophylactic surfactant[J].Perinatol, 1998,18 (6):431-435.
[3]何丽红,陈爱贞,王丽容.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782-783.
[4]梁海先. 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合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54-355.
[5]苏振军,王新华,彭桂兰. 沐舒坦佐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2):105-106.
[6]宋国维.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及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2):84-87.
[7]王如美,赵 璐,许言丽,等.沐舒坦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9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