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7483 日期:2023-07-2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
大于男生,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女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本文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 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更难。据甘肃省人事厅对兰州交通大学等五所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2006 年至2008 年,女大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67%,低于全省83% 的平均值,而且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客观原因固然很多,但求职时的心理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准确把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及归因,重视女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和社会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自我歧视心理。由于性别原因,现实中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挑选时备受冷落,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往往不形成“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性别自卑感。当她们面对一些就业机会时,有一种走向社会的恐惧心理,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缺乏竞争勇气和必胜信心。有的因在择业竞争中失利而垂头丧气,抱怨“出身”不好,生不逢时,有的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能否接纳自己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缺乏信心。
    盲目自信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 当断不断、患得患失, 只会错过机遇, 自然与成功也将失之交臂。有的女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主观与客观的现实, 拔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目空一切,盲目乐观, 把择业目标定得很高, 不现实地期盼“鱼和熊掌兼得”, 既想有份稳定不变的职业,同时又能有较高的稳定收入。怀有这种心理的女生,在求职应聘时总想一步到位,因此在许多就业机会面前她会顾虑重重,难于作出抉择,结果错失良机, 令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攀比从众心理。不少女生对自己的就业去向、工作性质, 缺少目标性、计划性。在寻找就业单位时,不从实际出发, 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评价, 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适合, 盲目的拿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过分看重经济、地位, 追逐热门职业, 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 去沿海发达地区, 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 不愿从事艰苦平凡的工作。
    依赖依附心理。长期受人呵护、支配, 慢慢形成一种习惯于依赖、安于被支配的心理状态, 这种依赖心理在择业中表现为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消极等待, 坐等家长和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如果家人不能帮她谋取一份好工作,她便会寄希望于某种社会关系,并努力去寻找这种关系,而不是努力去准备就业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这种依赖心理继续发展,就会成为依附心理,觉得只要嫁个“好男人”,自己就不需要奋斗找工作。如今不少女性放弃职业角色,回归家庭,成为因婚姻情感问题的最大一类人群。
    二、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归因
    从社会方面来看。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女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但是传统的沿袭了几千年的歧视女性、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彻底消除,这种观念以潜意识的方式长期存在于部分人的思想中,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教学、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男女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仍较普遍。这种状况无形中促使性别歧视与偏见成为女性自身意识的一部分,构成了女性自身变化的内在障碍,对自信心和自尊心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二是市场经济利益法则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观和价值观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三是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课堂, 父母的教养方式、期望值等都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子女身上。父母对男孩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期望值与女孩不同, 对女孩要求有女孩子样, 要乖巧、温顺、会做家务等。纵观女孩成长过程, 多数女生低年级时在竞争等方面受到家长的鼓励, 但随着生理发育, 女生的行为逐渐受到约束。这就为女生择业就业带来了无形的困扰,从而最终在心理上默认了自身的弱势, 求职稍遇冷落便退缩, 错失就业良机。    从学校方面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 还不能完全实现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 无法让他们在心理能力上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还显得比较被动,就业心理咨询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不够广泛。
    从学生自身特质方面来看。生理素质上客观存在性别差异, 尤其是户外工作、生活的适应程度、高危工作的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不如男生。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女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女生一般情感脆弱, 意志薄弱,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她们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往往脱离实际, 择业时带有盲目性,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 不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不能正确的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三、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建议
    要切实提高妇女的地位。要大力宣传、认真落实《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根除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陈旧落后观念,从体制入手,建立和完善性别平等的政策,切实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女性支持女性成才的健康氛围。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纠正和打击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使男女平等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女性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宣传推介女政治家、女科学家、女企业家等女性人才形象,树立全社会都来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总之,男女平等的社会大环境,是激励女大学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积极融入集体、投身社会的基础。
    要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 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职责、义务和权利; 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的配套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 以保证女生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消除女生就业自卑心理。形成以高校为基础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壁垒,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竞争机制。在人才选聘上, 标准统一, 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要重视对女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对各种人才需要的预测, 参照各地区劳动人事部门的人才需求信息, 通过媒体、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的招人信息等给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她们提供更多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 为女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关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
    要提高女生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四自”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培育“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价值观,使“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培养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加强择业观教育,帮助女大学生调整择业坐标。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个人与社会、急功近利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树立起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能充分实现个人理想和才能的择业观。要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成才之路和成才经验,为女大学生择业提供借鉴,帮助她们调整择业坐标,树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正确的择业观。三是以校园文化为结合点,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女生的性别特征和心理需求,积极建设有利于女生发展的校园文化,为女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全方位培养女生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社会实践。 四是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女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女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接受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辅导,在她们就业恐惧或择业受挫后,可以有效排解们心中的烦恼、苦闷、忧虑,达到内心的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培养女大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应付挫折、摆脱心理冲突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