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我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代的进步也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创造力的心理测量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内涵,介绍了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形式:基于发散思维、基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及基于创造性个性的测量。同时,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创造力;创造力测量;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潜能的发挥,而潜能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潜能,即创造力。自吉尔福特于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会提出呼吁以来,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即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时至今日已有一些辉煌的成果,并且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创新已成为教育立足于21世纪的一项基本要求,成为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因此,创造力的研究成为了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创造力的内涵
英文中,创造力即“creativity”一词,依韦氏大字典的解释,有“赋予存在”的意思,具“无中生有”或“首创”的性质。但是,不同学者、文献因对创造力的观察与说明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各家,大致可归纳分为下列四种:
(一)强调智力结构和心理测量的学者,把创造力作为一种发散式思考的能力,包括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密性等基本能力,可以透过量表测量出创造力的量化分数,以显示创造力的高低。
(二)以系统生态观点而言,创造力涉及创造者、创造过程及创造物,是个人依据原有欲求,运用原有记忆数据库的知识与技能,转换制作出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装置或系统。
(三)创造力的表现是经专家评定为有创意的作品、反应或工作,创造产品的诞生至少有三个基本成份:领域有关的技能、创造力有关的技能和工作动机。在创造的变异与选择中,这三个成份将不断地交互对话与沟通。
(四)以信息处理理论方式研究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心智信息处理的连续辩证,是将所接受外来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过程,重视注意、意识和自我调整后的认知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可看出,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当今研究认为,创造力一般包含三个核心的成份,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环境。只有综合考查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研究创造力,探讨创造力的思维机制,认识创造力的人格特征,创设合适的环境以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个综合的特征,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所以,我们要克服以前那种智力就等于创造力、创造力就是创造性成果、创造力培养就是思维的培养的错误观点,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创造力的内涵。
二、创造力的心理测量
吉尔福特提议通过纸笔测验,使用日常事物和心理测量的方法来突破创造力的研究。其中一种就是非常用途测验,即要求被测试者说出某种事物的尽可能多的用途。这种“发散思维”任务很快就成为了测量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根据,也是在一个标准量表中比较人们创造力水平的简便途径。
1.基于发散思维的测量
在众多创造力的测量方法中,以发散思维为指标而编制的测验是最常见的一种。发散思维的概念,最初是由武德沃斯于1918年提出来的,后来被吉尔福特纳入智力三维结构之中。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其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其所表现的潜能就是创造力。他提出了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并以这三种特性为指标,编制了发散产品测试(简称DPT)和非常用途测试(简称UUT)。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力测量的主导工具,大部分创造力研究使用的都是发散思维测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他参照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在一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促进儿童创造力的长期研究计划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测验,他以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细性为基本指标,编制了著名的“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这个测验不同于以答案的正确与否记分的智力测验,而是以上述四种特性为标准,根据反应观念的数量、类别数及比率给分,以判断其创造力的高低。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人。除此以外,采用发散思维思想编制的创造力测验还有很多,比如:葛德温和墨兰(Godwin,L.J&Moran,J D 1986)编制的多维流畅性测验;布莱恩南(Brennan M.A.,1991)编制的舞蹈创造力测验。这些测验都遵循了吉尔福特的思想,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来测量创造力。
2.基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统一的测量
聚合性思维又称收敛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侧重的是准确地思考出某一问题的惟一正确答案的能力。随着研究的进展,不断有人提出以发散思维为基础测量创造力存在不足和局限。研究发现:在创造力的产生中,虽然发散思维起到主要的作用,但是聚合思维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发散思维上,也体现在聚合思维上。因此,后来的研究者主张将聚合思维纳入创造力的测量范畴,把二者结合起来测查创造力。
在Heller领导的针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慕尼黑天才研究项目中,Facaoaru编制了一种发散—聚合测试,期望它在能力和综合性问题解决方面,能够比传统的智力测验或发散思维测验提供更好的预测信息。研究认为,只有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聚合和发散思维才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且,在提出假设时,更多地使用发散思维;在检验和确认假设的阶段,则要求更多地使用聚合思维。关于发散和聚合思维的代表测验有Dow和Mayer的顿悟问题(Insight Problems)测验和Mednick的遥远联想测验(RAT)。Mednick认为,创造力就是把头脑中的观念按照不寻常的、新颖独特并且是有用的方式加以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联结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考察被试的概括能力,即从具体特征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一个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其对同样刺激产生不同联结来提高,创造性过程是将互相关联的元素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用于指定需求的新联结。遥远联想测验与吉尔福特的发散思维不同,其最大特点就是测量被试建立词之间新联结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考察被试的概括能力。因此,这一测验与发散思维角度的测验具有互补性。
3.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评价工具
(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
该问卷是S.Rimm和G.Davis分别于1976年和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法。其使用和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各种族、各国度的各种中小学生。它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型用于一、二年级,基本型用于三、四年级,高级型用于五、六年级。问卷分别由32、34和33道是非题组成。该测验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2)你属于哪一类人
托兰斯在1965年编制了一个简便、易行、相对有效的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该量表包括66个从50项有关研究中收集来的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其中的项目均是自选形式,即二择一式,其目的是让受测者本人提供其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报告,以了解他们的创造性水平。
(3)探究兴趣问卷
该问卷有两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该问卷包括60道自陈题目,分别测量创造性、独立性、冒险性、坚持性、好奇心、内省性、幽默感、艺术兴趣等特点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个人背景、兴趣和爱好等。测验项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出现,其等级分别为:“否”、“有点”、“一般”、“较”、“是”。该问卷的信度、效度较为理想。
三、创造力的培养
1.结合实际条件和情况,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不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们对创造力的研究,源于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在学校教育中,大部分教师所关心的是训练学生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聚合性思维,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很大束缚,因此,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这说明,忽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会强烈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把发散性思维当作创造性思维也是矫枉过正。发散性思维是求异思维,仅仅靠发散思维也难以产生创造性的产品。实际上,创造性活动是真正的、具有创新意义地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产生有意义的产品的活动,这需要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高度协调,才能构成相辅相成的高水平创造性思维,才能保证创造性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追求发散思维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最好能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2.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创造性动机、创造性个性、创造性情感等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高创造力者常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求知欲强烈,控制能力强,严谨,有责任感等;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的印象。另外,聂衍刚等的研究表明,9~19岁中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5岁以前是第一个稳定期;15~18岁是突变期,16、17岁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水平显著降低;18岁以后又进入第二个稳定期,其水平与第一阶段相当。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3.创造宽松的环境来培养创造力
研究发现,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环境,一个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家长的培养意识十分重要。作为家长,应该做到:(1)不要轻易地批评孩子的意见。(2)对孩子富有建设性的想法,要加以鼓励,并给予正确引导。(3)不要斥责孩子的错误和失败,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认识到如何总结教训,避免失误。(4)不要限制孩子太多的自由,要让他们有充分的想像天地。(5)不要因为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只有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从小就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同时,良好的亲子互动能够使孩子进一步摆脱幼稚的心理状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除了家庭外,学生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就是学校。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学校应该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增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另外,学校要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内容的更新与创新。一些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创设供学生自由探索和思维自由表达的环境,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或者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以开放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造活动和创造产品,有助于培养学生以自由的心态探索环境,发展其创造的自信心和对挑战性问题的兴趣。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创新。
4.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对求知领域的探索,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通过授课引导、讲座报告、典型开导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激励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民主宽容,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创新精神的传播。因此,只有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得到不断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lpch.cn
对于从心理测量的角度看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心理学论文,免费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