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 WHO)关于健康的诠释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这三方面共同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的特点,选择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及与体育文化的有关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避免健康知识的重复教学,健康知识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能把健康知识变成纯粹的理论讲授和纸上谈兵。
健康教育专题可以和其他运动项目的模块教学结合起来。把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模块学习教会给学生,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到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在实际当中去体验。课堂里面的知识和课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也就是说健康教育专题是室内理论课与体育实践课相结合、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通过实践课渗透健康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处理上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体育活动健康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体育锻炼和进行自我监控,提高文化素养,为自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支持。
附:健康教育专题模块教学设计
专题
题目
内容
学时
教学建议
自觉参与、科学锻炼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2-3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并根据学时的安排或利用风雨课,选择专题讲授、通过实践课渗透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讨论、观看录像、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
体能与健康
了解你的体能状况
发展体能的内容与方法
制定个人体能发展计划
促进身体健康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的基石
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3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并根据学时的安排或利用风雨课,选择专题讲授、通过实践课渗透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讨论、观看录像、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营养与运动
营养与健康
体育锻炼的营养需求
1-2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选择适宜的锻炼环境
1-2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传统养生健身方法
0.5-1
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
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的策略与方法
1-2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并根据学时的安排或利用风雨课,选择专题讲授、通过实践课渗透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讨论、观看录像、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体育与自尊自信的培养
何谓自尊自信
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尊自信
体育与情绪的调节
情绪与健康
合理控制情绪
0.5-1
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与意志品质
良好意志品质培养
1-2
保持性心理健康
高中生性心理特征
正常进行异性交往
抵御性侵犯
0.5-1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1-2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并根据学时的安排或利用风雨课,选择专题讲授、通过实践课渗透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讨论、观看录像、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怎样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处理好体育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体育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认识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1-2
怎样履行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体育道德
什么是体育道德
怎样遵守体育道德
一、自觉参与和科学锻炼
(一)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什么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有正确认识,树立自觉意识;
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解决锻炼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的方法。
例如:
1. 具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2. 遵守课堂常规,自觉积极的上好体育课;
3. 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
4. 坚持体育锻炼,并能与同伴一起锻炼;
5. 主动的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
6. 积极地参加课外、校外、节假日的体育活动;
7. 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体育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教法策略: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是主体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指导学生学习,用体育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体验成功和体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学习和练习目标;
2. 允许学生对所学的锻炼方法有所质疑和选择,从而参与到学练过程中;
3. 鼓励学生利用学校以外的资源,或学习学校中没有开展的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
4. 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调控学习的进程,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5. 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练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设计评价方案和指标;
6. 要求学生对自己学练的情况进行反思。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评价:
1. 学习态度:
能否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锻炼?
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能否积极投到健康教育活动中?
2. 表现:战胜困难、坚持锻炼
3. 评价手段和形式:
手段:定量评价(出勤次数),定性评价(教科书中提供的自觉锻炼要素表)
序号
评价内容
具备
一般
不具备
1具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2遵守课堂常规,自觉、积极的上好体育课
3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
4坚持体育锻炼,并能与同伴一起锻炼
5 主动的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
6 积极地参加课外、校外、节假日的体育活动
7 有较强的责任感,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形式:自我评价(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自我评价表)、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4. 鼓励个性学习:对经常锻炼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坚持锻炼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5. 对体育锻炼中积极参与起带头作用的体育骨干应当鼓励和肯定。
(二)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
体能与健康:什么是体能?体能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了解你的体能状况:如何评价自己的体能,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
发展体能的内容与方法:如和科学锻炼,提高体能,例如:如何提高心肺功能,如何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爆发力,如何提高柔韧性,如何控制体重等。
制定个人体能发展计划:根据科学的锻炼原则制定个人体能发展计划。
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教法策略: 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还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道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通过“李强的测试成绩”案例,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体能情况并得出结论。
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的评价:
可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量表进行评分,也可以根据同学的体能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自己跟自己比是否进步了),还可以针对重点知识进行提问,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
二、促进身体健……康
(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什么是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对提高生活质量有何积极意义?
健康的基石: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1. 合理膳食; 2.适量运动; 3.戒烟限酒; 4.心理平衡 )
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可自评、互评。
教法策略: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讲解要系统,并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幻灯、录像、多媒体、网络等。
评价:
1 .课堂提问、小测验
2. 自评、互评:评价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有哪些误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等。
(二)营养与运动:
营养知识:分类
健康膳食:营养均衡、合理搭配
体育锻炼的营养需求:体育锻炼饮食原则:高纤维、低脂肪、少食多餐和营养套餐
教法策略:
1. 介绍营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不要挑食、偏食、过多的吃零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
2. 结合学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让学生计算自己一天的活动总量,消耗多少热量?应该补充什么食物?
评价:
自我评价表:吃些什么?三餐是否有规律?营养是否均衡?
(三)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引入环保话题,如何环保?从事自身做起,低碳生活等。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危害噪音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选择适宜的锻炼环境:热环境中如何锻炼、冷环境中如何锻炼、体育锻炼与空气污染(选择环境)。
教法策略:
联系实际讲解,渗透环保意识和低碳意识,不仅自己要自觉,还要与身边的同学共同维护好环境,养成低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生活方式习惯。
(四)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传统养生健身方法:
教法策略:
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观是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人的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的,各脏腑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例如:气功养生、太极拳养生、导引术、按摩保健等。
结合当今有些媒体错误的养生引导,学会正确的分辨科学的养生知识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错误的养生观念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三、促进心理健康
(一)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
目标设置,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方向,目标是人们行动的推进器,要给自己的学习制定适宜的目标。
目标设置的策略与方法,目标的指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过高也不过低),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既定目标。
(二)体育与自尊自信的培养:
何谓自尊自信?
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尊自信:班级和校内比赛、游戏、示范、课外活动等。
(三)体育与情绪的调节:
情绪与健康:情绪与躯体健康关系密切,情绪健康的人有助于躯体的健康。
情绪健康人的特点:
1 ,能理解和适应现实,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
2. 能适应合理的改革要求;
3. 能对人身自由有合理的要求;
4. 能妥善的处理各种压力;
5. 能关心他人;
6. 能爱自己,也爱别人;
7. 能完成大量工作。
合理控制情绪:不能改变现状就要调整心态,使自己乐观、豁达、冷静、宽容。
(四)体育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可通过实践课渗透,耐久跑、体操模块等),方法有:
竞赛法 (对抗、竞争)
条件限制法 (提高难度、限制时间、质量、变换对手等)
疲劳负荷法 (施加心理、生理负荷,要求学生在疲劳的状态下完成动作,并且要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自我强化法 (自我鼓励、自我鞭策、自我监督,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极点中坚持,动作失败后“再试一次”等。
(五)保持性心理健康:
高中生性心理特征
正常进行异性交往
抵御性侵犯
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和特点:一种形式是语言,通过语言进行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球”、“射门”、“快”、“稳住”等;另一种形式是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表情”等。
怎样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伴间相互了解、配合默契;相互理解尊重,为同伴创造机会,出现失误不埋怨;提高团队意识,和谐相处。
教法策略: 结合实例讲解,明确人际交往的与人合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结论。
评价: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表。
(二)体育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认识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责任,关系到中华民族健康。
怎样履行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立终身体育意识,积极认真的上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等。
教法策略: 结合体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讲解,多举实例,或让学生在不同体育环境中体验(体育课、课外活动、社区体育活动)。
(三)体育道德:
什么是体育道德
怎样遵守体育道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加强自身的得到休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习惯。
教法策略:
1. 利用体育比赛录像中的实例分析,双方的行为是否道德?为什么?
2. 结合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的比赛实际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为什么?
3.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结合比赛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