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即使教师有不愉快的情绪,也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大朋友”。
关键词:微笑;激情;灵感
语文课本处处蕴含着美,但很多学生却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那么,该怎样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面带微笑走进课堂
当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走进课堂时,就会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微笑能使疲倦的人的得到休息,使沮丧的人见到希望,使悲伤的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微笑似春风,催开学生智慧的蓓蕾;微笑如军号,带给学生信心和力量。老师的微笑就像一粒火种,一下子点燃学生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会随之活跃起来。如果教师板着脸走进教室,甚至把一脸的阴云和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不安,不知课堂上要发生什么,由于紧张、害怕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课堂效果十分不利。所以,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即使教师有不愉快的情绪,也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大朋友”。
二、构建激情语文课堂
课堂是核心,是主阵地,教师在这个天地里,必定要有激情,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教师要充满激情”。对自己的课堂充满激情,以心激心,以情感情,激活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教师教不好语文,学生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是语文课堂缺乏激情和灵动,厌教厌学就不足为奇。让课堂充满激情,其方法有很多,就此讲几点:
1.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的语言表达应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言语应是富有哲理而幽默的。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好像是弹着单弦古琴,没有抑扬顿挫,一个声调从头讲到尾。有气无力的样子,让人昏昏欲睡,学生不在课堂上睡觉才怪。如果老师充满激情,声音洪亮,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有时候声音高亢起伏令人振奋,有时候语调低沉令人伤感……这就是激情的催化剂,就能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3.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说教式教学法,其理念滞后落伍,缺乏激情,无法及时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为什么学生比较喜欢年轻教师讲课,主要是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上课富有激情,理论联系实际,引人入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增多,人的感官要求就越高,学生需要不断有新的感官刺激,使他们保持振奋。而说教式的教学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是难以引人入胜的,单纯的理论叙说是枯燥无味的,就像节奏缓慢的戏剧,逐渐被打入冷宫一般。而许多新的教学法,其共同点就是充满激情,它们更能点燃和释放人的激情。
激情能够激起灵感的火花,它是一种灵魂的震撼,是一种艺术的熏染,是一种美的陶冶,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激情。
三、加大课堂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多和学生交流、互动,彼此感召。在教学进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氛围,它既不同于传统教学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法,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通过学生听的状态,记的情况,思考的情状,回答问题的表情,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多向交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多向交流,就要善于设计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怡人心境、动人心魄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新知,提供读、写、听、说、思、辩的时间和空间,以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