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上,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取决于后天非智力因素,能否自主学习,能否高效学习,既取决于后天智力因素,更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所以说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动力与保障作用,很难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自主学习 兴趣 主动
人的心理结构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是人脑功能的表现,主要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组成;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外一切心理过程的总和,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情感、意志、性格等组成。智力因素直接渗入学生的学习过程,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够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推动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果。一个人整体素质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所谓“勤能补拙”“一份辛苦一份才”揭示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教学中,应将二者协调配合,使其共同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舒心或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知难而进,不断求索,乐此不疲,自觉培养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成功的教师不是满足于教给学生一堆死知识,而是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始终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例如,在不影响考试和超越课标要求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增减,增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但又易于学生们理解和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设计了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教材,从而增加学习内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强化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的主动性也就大大增强了,学习动机也激发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尝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求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涨热情。我在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台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如“小气象预报员”、“小小导游员”、“如此旅游”(小品)等。在章节复习中,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教师指导、点拨。学生有的设计成图表形式,有的设计成试题,形式多样,但是基本上都涵盖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的学生还有新的拓展。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吮吸知识的营养,学生感到很自在,很轻松,再加上教师的肯定、鼓励、赞扬,学生充满了成功的自豪感,促使他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三、唤起学生的美好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起着巨大的调动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形象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美好的场景等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讲《中国的旅游业》时,展望祖国宝贵的旅游资源图片,再加上小导游员的讲解,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引起美的体验,美的享受,启迪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以情激情,是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自由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促使他们终生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对学生智力发展和地理能力形成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既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又在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