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浅析
关键词:教学方法 兴趣培养 思维定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脱离现在的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的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此外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学方法的运用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兴趣的培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所在。
(一)以诵养趣
古代文章虽然意思晦涩,但韵味十足。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吟诵,在诵读中培养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代文学作品深远的意境和哲理。
在诵读全文时,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这样在听课的时候也就有了针对性。
(二)发掘历史文化背景
每一篇文言文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文中历史故事的讲解和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出师表》,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三国时期,蜀国的历史背景,通过一个个的历史故事,带领同学体会当时诸葛亮所面临的环境,从而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文中的意思。
众多的古文中,有不少脍炙人口、传送至今的文学作品。例如:《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等琅琅上口的文学精品。这些作品充满了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带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作为励志文章给同学讲解,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体现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个性化培养,自主学习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既吸收了作品原有的精神,还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思维个性。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应当进行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解释就是“教”学生“学”。可见,学生拥有知识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思维的培养
文言文短小精炼,语言紧凑,给人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众多文言文中所体现的古代思想,依然可以指导现在人,但同时也与现在人的观点形成一定的摩擦。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和审视古代思想的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来解释现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做到古为今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界限。并挖掘古文中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来探究现代教育的优劣,使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究中得到深入和活跃。
总之,文言文教学既要教学生最基础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运用和调动多种教学手法,让学生达到会学习、会思考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获得享受和熏陶。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