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数学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调动 学习数学 积极性
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较强的系统性等特点,再加上部分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厌学、甚至放弃的现象,给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激励可使学习者向着目标努力前进。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都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内课外,加强与学生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争取尽快成为学生的知己良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无论何时,也无论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或是文静的、调皮好动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如此,学生笃信教师是公平的;对学生多鼓励少责备,让他们感受教师的真诚和关心,同时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无论任何学科教学都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适宜的教学目标不仅使优秀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转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目标过高,学生会感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产生厌倦心理。如果目标过低,轻而易举就得到,学生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也不感兴趣。只有适宜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摘得着”,通过自己一定的努力,便能成功,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那种苦中有甘的乐趣。而当愿望达到时,产生精神上的满足,新一轮的愿望又出现,使学生沿着“努力→成功→生趣→再努力→再成功”这个良性循环前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调动起来。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索然无味。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精心设计,以问引趣。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实际,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设问如下,“你见过圆形的东西吗?”“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椭圆形(鸡蛋形)?”“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又怎样?”学生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很感兴趣,为了找到答案,学习进入积极状态。
3.设置悬念的结局,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策划布置,一节优秀的课须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富多彩的中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局。但有些教师往往忽视结局的设计。其实一个好的结局能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数学较强的系统性,为数学教学设置悬念的结局创造很多机会。
综上所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