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关键词:数学 探究式学习 模式
据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明显地感觉到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生率。从总体情况来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成绩上分析,实验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明显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二、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不是一个数据或指标,是一个隐性结果。通过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真正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孜孜不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表层,但我己经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特别是了解科研的过程。我现在知道了科学的发现往往就从你身边开始,在生活中,我们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能提出疑问的人,才会主动去思考、探索问题,去解决问题。”。
三、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近两年的统考成绩和学生的平时测验,根据测验成绩的划分,对优、中、学困生难题与数学基本知识两项成绩进行了差异检验,以便进一步考察不同水平学生的效果,考察结果表明,优生与中等生的最大差异是解题方法与技巧,而不是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方法训练,中等生的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平均每人比控制组高14.6分,说明探究式学习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换言之,学生初步具备了一种数学的眼光,能够识别存在于数学现象或者日常的、非数学的现象与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或者数学关系,并将它们提出来的能力。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同方法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了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思路的宽松氛围,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那么他们就是从事一种“开窍”的活动,这将有助于发展其创新精神。由于问题的求解没有现成的公式或题型可以直接套用,也就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而同时“题型+题海”式的教学策略也得到了有力的控制。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些:想一想,你是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然后,在回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因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接着问一些: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你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接下来,就侧重于对经验的反思和条理化。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再问:这个(成功的)方法还能够在哪些条件下有效?在其他情形下,怎样修改这个方法就可以使得它仍然有效?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能够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在哪里?
探究性学习是给学生造疑,并引导学生解疑,它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现象的本质,它的开放性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鼓励了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将书本知识死背硬记而抑制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它创设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