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5484 日期:2024-01-28 来源:论文网

新课程与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法新课程与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法

要: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法、新艺术层出不穷。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并非都是糟粕,有效地将新课程和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法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多背 多读 熟读 精读 点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走进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发现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现象的透视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法、新艺术层出不穷。在各类观摩课、公开课和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种种的非语文手段的控制下,不少语文教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现象和假主体行为。有的语文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历史知识课、科学实验课、手工制作课、美术绘画课、思想品德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等等。旧的“少、慢、差、费”换来新的“高耗低效”。
  二、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法
  1.多背。对于背诵,现在的语文教师都不敢让学生多背,因为有“死记硬背”之嫌。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青少年学生记忆力旺盛,应该挑选名篇,广读多背,熟能成诵。在此期间稍微讲授,不求深入理解,先吞下去,再说日后慢慢反刍消化。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没有早期的背诵积累就难以有一笔受用终身的语言财富。
  在背诵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因为在背诵中,是由读得顺口到读得烂熟,由闭目记诵到背诵如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反复吟咏、体味,便可潜移默化地学到大量的词汇、句式,从而提高自己语言的感受力。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多读、熟读、精读。读书不仅要多读,而且要熟读。古人说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意义也。”这说明“熟读”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本方法。通过读,可以培养语感、丰富知识;通过读,可以品味欣赏、消化吸收。在读的过程中,要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无心”的境地。此外,古人还认为“熟读”对作文作用更大。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读书不仅要熟读,而且要精读。读书不能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精读就是要熟读精思,实行学而时习之,这才有可能吮吸其中的精髓,使之成为自身所需要的养料。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就是要和思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所读的东西理解深透。
  3.点拨。点拨,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王筠指出“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清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唐彪是力主“读文务精”的。他在《读书作文谱》中曾说:“盖读一篇,能求名人指点,剖悉精微,从而细加审玩,则读十可以当百;若不求名人指点,更不精研细阅,虽平浅之文,尚不能窥其所以,何况精深者,虽读百不如十也。”可见,学生读书必须有老师的点拨才能事半功倍。
  点拨,并不是要语文老师把阅读材料分析得支离破碎。这种掰开、揉碎、嚼烂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点拨是精讲,而非多讲。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情感强烈、意境深远的精彩片段和重点章节,一定要指导学生真心读懂、读好、读透,把一个个词、一句句话、一段段文,化为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丰富多彩的景,真挚感人的情,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受到熏陶,培植语感,吸取课文中丰富的营养。
  4.多写、多改。在作文教学上,古人提倡勤写多作。唐彪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清朝的姚鼐也说:“大抵文字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手之所至,随意生态,常语滞意,不遣而自去矣。”所以说,作文具有实践性特点,作文训练必须坚持多读、勤写的原则,以读悟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自我运动,在读写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要手笔熟,唯有多写,这是符合从写作实践中培养写作能力的规律的。
  新课程中的新策略、新方法、新艺术并非都是精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也并非都是糟粕。语文教学既要继承过去,又要面向未来。面对传统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面对未来我们要勇于创新。我们要立足传统,发展未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