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阐述了西南边疆地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现状,介绍了其措施,以期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现状;措施;西南边疆地区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它不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约束,具有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自己设计和动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带动相关学科发展[1-2]。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材料,通过野外考察,观察大自然实物,并与课本知识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运用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解释、解决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而也带动它们的发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实验,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百折不挠的品质和坚强意志,铸造其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3-4]。
1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现状
1.1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社会日益重视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关注,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就是一种有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组织了一些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和活动,如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生物科普夏令营、中学生环保夏令营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及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了生物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力度,使生物课外活动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2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制约因素
1.2.1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西南边疆地区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经费的短缺。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保证教职工的基本工资福利外,还要投入基础建设,已经没有余力满足课外科技活动所需。由于经费短缺,科技活动所需的各项设备、设施也无法购置,使科技活动面临种种困难。
1.2.2学生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落后地区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他们为生活所困,解决温饱是主要的,而学习甚至是次要的,更不用说课外科技活动。他们极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设施,对当今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甚少。
1.2.3领导对课外科技活动的认知需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的主要工作是为了职工福利、基础建设等到处奔波,对课外科技活动的关注不够。
2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措施
2.1通过实际行动争取领导重视
争取领导的关心支持不能仅靠写申请报告,要靠实际行动,用行动和成绩说话,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组织学生开展不需要多少经费的科技兴趣活动,积极参与各级部门主办的有关科技方面的比赛,取得成绩以后再向领导报喜,适时申请更多更大的支持。笔者从1998年开始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在得不到学校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发动学生自筹。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回到家乡以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参加青少年发明创造及科学讨论会比赛中,学生连获大奖,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自1997年起,学校一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组成了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使学校的科技活动掀起了高潮。
搞好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长期探索哪些科技活动既适合学生,还能较好地突出区域特色,另一方面,需要长期把科技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将各科知识相互交叉,或根据教材适当增加科技知识,使学生在观念上产生根本的转变,以求素质教育的新境界。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做了一些改革,把科技教育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把深奥的课堂理论转化为平时的生活语言,透过平时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如《鱼纲》的教学,若按传统教法需要3课时,学生也只能在大脑中把课文重抄一边。笔者经过改革,将该节内容重新编排,从日常生活入手,采用提问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相关内容;同时,加以投影、挂图、录像、标本等手段进行教学。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到了各科知识,使学生在欢快气氛中完成了《鱼纲》的学习,共用1.5学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
2.3组织栽培兴趣小组,创办学校农场
为了使学生学到实用知识,将来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笔者创办了学校农场,建设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农场劳动,学生在果树栽培过程中,学会了育苗、嫁接、管理等技术,并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学生对植物生理部分内容理解不深,结合育苗、嫁接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水分的蒸腾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在果树定植密度问题上,让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阳光才能使果树增产,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在果树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昆虫进一步认识,巩固了动物学中昆虫纲的分类,并认识了常见的害虫和益虫。这样,通过果树的栽培,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动手和动脑密切地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训练了基本技能,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2.4.1建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小组。虽然小学已经有相当多牵涉到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但不够系统化,还需要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以便为标本采集与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标本的采集中,首先让学生从名称、形态、生境及其价值等方面对本区域动植物有所了解,复习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具体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在此过程中还应根据本民族地区特点,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民族药用植物的医药价值及用法,使学生对常见中草药防治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为扶贫做贡献。
2.4.2组织生态环境调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认识社会。组织学生对百色华银铝业周边地区进行生态调查,针对几个大型的纸厂、糖厂等排污情况及对水域中生物生活的影响,以及污染对右江两岸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等都做详细的调查,并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且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此外,还组织学生到气象台、农科所、林科所、飞机场、生态农业试验园等参观学习,请教有关专家介绍情况,使学生了解到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发展现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4.3进行两栖动物调查。在郊区农田、河边、溪边、塘边及水库边等,常能看到学生的身影,从生境、习性、生殖等方面对沼蛙、泽蛙、虎纹蛙、蟾蜍、狭口蛙等进行认真细致观察,不但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理解,而且通过解剖观察等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爱好及方法,增强了责任心,使本校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进入一个空前高涨的阶段,也使校风、校纪得到了加强。
3结语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由于西南边疆地区受地域、历史及经济等方面影响,限制了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种类和形式。然而,从目前开展的科技活动的结果来看,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基本上达到了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但还需要在有限条件下继续探索更好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形式,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更高质量的新型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李莹.开展生物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115-116.
[2] 杨孙琴.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探索[J].科学教育,2002(4):59-60.
[3] 张晶.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28):41.
[4] 阳芳.初中生物课外活动探究性教学的设计策略[J].生命世界,2009(9):105-10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