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6533 日期:2024-05-12 来源:论文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因为探究中过多的帮、扶,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水平明显下降了;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层面上,教学低效、无效。理念与实践之差距,提醒着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需要理性地探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使用教材,增强课堂效率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为了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新知识,要努力改变教学中不分主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地安排和剪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有效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比如,在教学"认数"时,我认为学生对相对较大数的认识,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对数的大小的把握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为此,我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汽车、商品房的价格。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相关数的大小,我还借助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变静态教材为动态感悟,再通过课堂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合,学生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又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创设合理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善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是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的确,这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受自己大脑支配主人,而后者只是受他人支配的工具而已。怎样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探索者,而不是一个操作工,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要想使学生成为探索者,必须要为他们营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孩子们从内心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我要完成"的责任感。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在愉悦的情境中动手实践,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易于促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而且可以更有效的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要求并迸发出强烈的欲望、浓厚的热情。"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师生之间复杂的心理信息相互作用和交融的过程,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成功的数学教学过程往往是伴随着愉悦的情境与心态产生的。"的确,教学伊始,如果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就能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从而最优化地发挥数学认知、识记、想象、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创设情境时不要为"情境"而"情境",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原有的内容。首先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服务于生活。
但是,数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我们要因课制宜、以教学目的为准则来进行教学设计。其次,不应过度关注生活情境创设的细节。反思一下自己,很多时候(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有太多的形式化失误。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环节设计对教学目的达成的有效性。比如把数学课上成生活常识课、想象课、作文课……与数学不着边际。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不应刻意营造生活场景。数学课上生活情景创设的终极目的必须是为教学数学知识服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情境的创设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发挥主体探究,提高知识效率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①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②学习指导: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有效学习:①游戏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②差异教学。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③激趣教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开端引趣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多,如"设疑引趣","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④学情分析。教学中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去。⑤自觉参与。给学生留足参与时间,让学生自觉参与。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 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若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是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 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 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地讲, 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 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 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权, 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觉参与意识,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学有效、高效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