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架起数学与生活之桥,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就对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引导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曾经看到一个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在教授认数这一课时,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习内容及客观世界联系,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天然的自然资源,在生活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获取,而我们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对于生活和数学这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善于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所熟悉的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这样就能轻松自如地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比如在讲“确定位置”时,向学生介绍完第几排第几个怎么找后,设计了 一个自己找座位的活动,提前给每人发一张座号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座位号找自己的座位。
设计这一活动主要是因为学生天天在找自己的座位,以前虽没有正式讲“第几排第几个”,但在日常找座位中对“第几排第几个”已经很熟悉厂,所以当讲完“第几排第几个”怎么去找之后,紧接着设计了“找座位”这个活动,不但让学生有活动的余地,更主要地在活动中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活动。有所尝试,一举两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利用契合点把数学变得生活化
“折扣”对学生来说是并不陌生的概念,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教学“折扣”前,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去调查了解附近商店的一些促销情况,并搜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教学中,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天乐商厦的学生书包一律九折出售;银大商城的衬衫,部分衬衫八折出售、部分衬衫五折出售:宝丽华鞋城为了回报顾客,很多商品五到七折出售;惠仁堂规定消费满一百元送二十元礼券……接着我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数据的理解。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弄明白这些数据的具体的含义。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四、让数学回到生活
学习数学是要让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学了“什么是周长”后,我安排了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方法;学生初步认识了“方向与位置”后,我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看能否找到北斗星;在进一步学习“方向与位置”后,我安排了一系列辨认方向的活动:首先,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其次,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最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说一说校园的八个方向各有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靠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唯有设置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空间方位的真实体验,才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真有用!
总之,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这座桥,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漫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