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适应性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6943 日期:2024-05-16 来源:论文网
摘 要:所谓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的适应性也就是两者的内在必然关联性。一是中职教育怎样合理有效的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面对当前农村快速发展、农村适龄劳动力对职业教育需求越来越大的大好形势,中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又快又好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 转移培训 农村经济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所需要的劳动力不是现有的低素质劳动力,而是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如果农村劳动力没有良好的素质,就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不能顺利进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一句空话。
  一、中职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由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等的能力和素质不会与生俱来,必须通过教育投资来获得。教育是一种隐藏在人体内的能力增长的生产性活动,可以增长一个人包括科学知识、生产技能以及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各种生产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因此,教育投资比物的投资更有效,它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教育渠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要让农民参与教育消费和投资。可我国农村经济现还处在脱贫期,农民人均收入低,很难实现完全个人化的系统教育投资和消费,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统筹协调,选择适宜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投资形式。20多年来,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使一代青壮年农业人口基本完成了基础教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但由于基础教育重应试,学习不具技能性,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职业角色的转换,造成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加之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具体化和多样化,农业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寻求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小,这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转移富余劳动力的状况形成了非常现实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
  二、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
  201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2688万人,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273元,贫困成了农村的代名词。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贫困的自然条件论认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交通封闭等自然条件是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贫困的政策论认为,长期计划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和国家对城市经济的政策倾斜影响了农村的进步和发展;贫困的文化论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低下,即农民所持有的观念、知识、科技的落后,是制约农村脱贫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国家政策都只能从客观上去摆脱农村的贫困,却不能从主观上根治它。唯有提高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的思想、文化意识,让农民在接受文化教育后主动参与到现代农业和工业中去。注重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农村适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们具备一技之长,既从整体上加大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其从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后劲保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解决农村贫困,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去乡镇企业以其离土不离家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农村流转劳动力。但自中国加入WTO发来,许多缺乏自身优势的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拉下马来,整体上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明显减少,加上城乡间收入消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差距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进城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首选。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大连、苏州、福州、广州、深圳等26个城市,涉及建筑、机械、电器、化工、服装,餐饮和旅游等行业的2783家企业所作调查表明:农民工已占到企业员工总数的59.8%,其中绝在多数来自相对富裕或中等地区,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真正贫困地区的农民却不能走出山沟。由于贫困地区的农民离市场较远、文化程度低、缺乏商品意识,想要进城务工,必须经过从心理素质、生存能力,到工作技能上的培训,才能与其他的进城农民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因此,借助于职业教育,综合其他方面的力量,积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变庞大的农村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三、抓住农村经济发展契机,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随着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传统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力落后、科技含量低、农业国内生产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一旦农业发展滞后,势必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中国农业在入世后自主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办法就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通过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农业生产的知识技能和按市场规律运用的农业经营方式,使之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对此,中职教育就应紧紧瞄准农村劳动力市场,形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新格局,加快农业市场化的进程。
  中职教育更应抓住城乡劳动力分布不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一线产业工人的需求不断扩长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展劳动力培训,培训适应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需求的生产实用型技术人才,再向劳动力需求地输送。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