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mental study on residential ice-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摘要:本文给出一种家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并结合清华同方人环设备公司生产的户式空调,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考查了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并对家用冰蓄冷空调和常规空调在制冷量、制冷效率COP以及过冷度等方面作以比较,提出设计家用冰蓄冷空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用冰蓄冷空调;蓄冷;取冷;过冷度 Abstract Residential ice-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with respect to its principle, structure,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It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residenti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refrigerating, volume, energy efficiency and sub-cooling degree etc. Some important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this ice-storage system. Keywords residential, ice-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ub-cooling degree | |
1 前言 |
图5 取冷供冷过程与常规空调比较
从上面各图的比较中,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家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常规空调之间的差别。在10小时的运行过程中,取冷供冷运行制冷量平均为15.6kW,常规空调平均为12 kW,平均增加约30%,性能系数COP前者平均为3.7,后者为3.0,提高约0.7;过冷度前者平均可达37 ℃,而后者仅为2℃,可增加约35℃。这些指标者进一步说明该冰蓄冷方案是十分可行的。
3.3 蓄冷和取冷特性
首先蓄冷量和取冷量随时间基本上呈线性变化。
在蓄冷过程中,蓄冷率平均为7.2kW,是冷机额定制冷量12 kW的60%;但冷机所提供的冷量并没有随冰层厚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这说明设计冰层厚度(20mm)远小于临界冰层厚度,因此蓄冰盘管间距还可以相应增大,从而减少盘管长度。
在取冷过程中,取冷率平均约为3.6 kW,但在取冷初期和末期较小,因为防出的冷量为冰和水的显热,而中期取的是冰的潜热,这也是可以从过冷度的变化中看出。
实验过程中,还记录了蓄冰槽内由上至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布。在蓄冷过程中槽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分层现象,这与很多有关直接蒸发蓄冰过程建模的假设不相符合,因此以后建模时必须适当考虑这种温度不均匀性的影响。在取冷过程
中,槽内温度分层现象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取冷运行时制冷剂和管外冰水混合物的换热温差很大,所需换热面积远远小于蓄冷时的需要所至。
4 结论
4.1 采用直接蒸发制冰蓄冷,制冷剂内融冰取冷及大温差过冷的方案,把冰蓄冷技术应用到家用空调器等小型空调设备
上,是行之有效的。
4.2 蓄冷量的确定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它关系到制冷系统的匹配运行,系统的外形尺寸、以及初投资和运行费等技术经济问题;
4.3 常规空调系统的膨胀阀和储液器不适用于蓄冷嘲热讽系统,必须重新设计,才能确保各种工况(蓄冷、取冷、常规供冷)的正常运行;
4.4 家用冰蓄冷空调系统能否被推广使用,归根到底是用电政策方面的问题,如果民和电也能够实行分时计价,且峰谷电价差进一步拉大,这必将有助于该项技术的产品化,同时为解决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低谷过剩的矛盾作出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翟超勤,"全国家用空调器年耗电量的估算",全国暖能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0.10
2.刘顺波等,"冰蓄冷柜式空调器技术",家用电器科技,1998.6
3.方贵银,"直接蓄冰系统蓄冷过程动态模型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9.3
4.彦启森,赵庆珠,《冰蓄冷系统设计》,全国蓄冷空调节能技术工程中心,1999.7
5.严德隆等,《空调蓄冷应用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Chen Sih-Li etc.,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a packaged ice-storag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v18 n5 1997, p445-457
7.张华等,"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评价方法",节能技术,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