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数值求解以及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其数值解。并在已编程序的基础上,针对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在间歇运行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系统预热量、预热时间和排管间距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认识该类系统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1 关于预热量与预热时间的研究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特性之一就是预热时间长,因此由开始运行到达到设计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是评价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分别计算了排管间距为225m,不同的预热量下所需要的时间及一定时间内达到;要求的温度所需要的预热量。 图3表示室内空气由5℃加热到18℃时所需的加热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该图直观地表现出加热量与时间的关系:随着加热量的增大,所需要的时间随之减少,加热量与时间成反比关系。当室内温度由5升高到18℃,若加热量为系统达到平衡时所需的加热量110W/m2时,所需要的时间为48小时,即2天,即使加热量达到220 W/m2时,需要时间为3小时。若要求1小时内使室内温度由5℃升高到18℃,则需要的加热量为276.6 W/m2。这主要是因为构造地板层的主要材质豆石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为了使室内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人们就不得不缩短加热的时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加大供暖设备的容量,第二,调整盘管间距,提高单位面积的供热量。 图3 t=5℃到18℃所需热量与时间的关系 2 加大供暖设备的容量,缩短预热时间 对于采用燃气炉的独立用户,当采暖房间达到热平衡,即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所需的热量为110 W/m2。所以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间歇供暖时,为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应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室内温度达到设计温度,由计算可知,若要求一小时内达到要求,则设备的容量需增大n=276.6/110倍,即2.51倍。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从满足人体舒适性原则出发,应使室内温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升高到所要求的温度,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增加热设备的容量。从经济方面考虑,则要加大初投资,造成了较在的投资浪费。 3 调整盘管间距,增加单位面积的散热量,缩短预热时间 调整供水排管的间距,增加单位面积的散热量,也可缩短预热时间。表1为不同水温下,室内要求温度为18℃,围护结构达到热平衡时不同间距的盘管供热量。 表1 不同间距的盘管供热量
平均水温 (℃) |
室内温度 (℃) |
不同间距的盘管供热量(W/m2) |
300 |
250 |
225 |
200 |
175 |
150 |
125 |
100 |
75 |
50 |
40 |
18 |
92 |
102 |
107 |
112 |
118 |
123 |
129 |
134 |
139 |
144 |
45 |
18 |
114 |
126 |
134 |
139 |
146 |
153 |
160 |
166 |
173 |
178 |
50 |
18 |
136 |
150 |
158 |
166 |
174 |
182 |
191 |
199 |
206 |
213 |
55 |
18 |
158 |
174 |
184 |
193 |
203 |
212 |
222 |
231 |
240 |
248 |
由以上分析可知,盘管间距为225mm,平均水温为40℃时,若使室温在一小时内由5℃上升到18℃,所需用热为276.6 W/m2。而在平衡状态下,盘管间距为225mm时的供热量仅为107 W/m2,远不能满足一小时内升温到要求。由表1中的数据可见,若要满足室温在一小时内由5℃上升到18℃的要求,不但要减少盘管间距,还必须增加盘管平均水温。由于塑料盘管的物理特性,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很少将盘管间距定为50mm,因此,就不得不需要辅助热源来满足要求。这样即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又增加了设备投资,造成无谓的浪费。 四 结论 1 地板辐射供暖若按间歇供暖设计时,须考虑间歇附加值。通常提供的间歇附加值为30%[3],本文经分析计算认为,即使室内温度在一小时内由5℃上升到12℃,也需要基本耗热量的2.26倍,所以该间歇附加值偏小。 2 对于采用独立热源的建筑物,如别墅、高级公寓等,考虑到人们的作息条件,通常情况下按间歇供暖来设计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但是由于地板辐射层的热惰性较大,为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室内温度达到要求的温度,就不得不增加设备的容积量或减少盘管的间距,如果仍不能满足要求,就必须采用辅助热源来满足要求,这样不但增加了初投资,而且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传统的散热器热惰性较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室内温度达到要求,所以,对于这类建筑,作者认为易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 参考文献 1.西亚庚,续采暖与间歇采暖问题,见: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8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86。 2. joseph, Kwstin,西藏地热工程处,译,地热和地热发电技术指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3.贺平,孙刚,供热工种,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