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素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绪论)、正文和结尾等六项内容。
1.标题
论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内容的“窗口”,是用文字告诉读者自己所要阐述的是什么问题。论文的标题要反复推敲才能确定下来,做到多一字无必要,少一字嫌不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拟定标题,应达到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的基本要求。
(1) 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用词要恰如其分,反映实质,表达出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题目要能够直接体现文章的宗旨,必须与内容相吻合,要把研究的目的或所研究的某些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用含义确切、实事求是的文字,恰当而生动地表达出来。文要切题,题要独创。标题要避免使用笼统、空泛、冗长、模棱两可、夸张、华而不实以及与同类论文雷同的字眼。
(2) 简洁性
一篇论文的标题,要文字简练,含义确切;要能把全篇文章的内容、研究的主要目的或者所研究的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切而生动地表达出来。措辞既不可以太贫乏,又不可以太琐碎;必须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或重视,但又不可夸张或引起误解。标题的文字虽以简练为妙,但意义明确则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必要时宁可多用几个字,把作索引时可能用到的字包括进去,把重要的字尽可能靠前写。
标题的长短按照不同论文的内容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二十个字为宜。标题中尽量不出现标点符号,也不要用缩写词。
(3) 鲜明性
鲜明性就是标题要一目了然,不费解、无歧义,便于引证和分类。在拟定文章标题时,必须注意让他人分得清文章的所属范畴和研究方向,为情报管理和检索提供方便。
论文的标题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一是总标题,它是标明论文中心内容的句子;二是副标题,即进一步对总标题的内容说明和补充,一般在总标题不能完全表达论文主题时才采用。主副标题中间用破折号区分。二者往往一虚一实,相互补充。主标题重在提示意蕴,副标题重在概括事实,虚实相得益彰。
在拟定标题时,切忌大题小做,也不可随意拔高,要力求通俗,避免使用特殊的专业术语,以妨碍读者的理解。
2.摘要
(1) 中文摘要
根据GB 6447—86的定义,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所得结论、结论的适应范围等。其中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果是摘要不可缺少的内容,可按论文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论文摘要[1]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长短一般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摘要有两种基本写法:报道性摘要——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也称简介);指示性摘要——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摘要。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摘要。报道性摘要适用于表达实验及专题研究类的技术类学位论文,因此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以报道性摘要为主。
摘要应简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编写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进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一次文献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具有实质意义和未经规范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关键词的作用在于体现论文核心内容和通过关键词可查到该论文。
关键词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词组。具体有: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名词、科学技术性动词、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术性词组、专有名词、物品的名称、产品型号、专业术语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选择关键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化要求。即所选的关键词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主题词表上所选用的主题词;另一部分为主题词表上未选入的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这类词称为补充词或自由词。抽选关键词应该排除那些概念不精确的词汇,诸如“先进的”、“现代的”等。
在提取关键词时,还要注意作为关键词的词、词语要与论文的主题概念保持一致,但一定不要为了强调反映文献主题的全面性,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何遴选关键词?可从以下四个部位去寻找。
① 从题名中找。题名是论文的主题浓缩,最易找到。
②从文摘中找。文摘是论文的内容浓缩,最重要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数据都能在其中反映。
③ 从论文的小标题中找。其为反映论文主题的层次标题。
④ 从结论中找。可找到在题名、文摘、小标题中漏选的较为重要的关键词。
选择关键词应注意的问题:
①关键词应体现论文核心内容。
②除专用名词外,关键词应是词典中能查到的词,不要自造。
③尽可能不用英文缩写。
④数量根据内容需要而定,一般3~8个。
⑤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小到大排列。
4.引言
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等。引言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它简明介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
由于引言要回答的问题比较多,只能采取简述的方式,通常用一两句话即把某一个问题交代清楚,无需赘言。如果是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为了反映著者的学业等情况,学位论文的引言允许有较详尽的文献综述段落,并且通常自成一章。 写好引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突出重点、叙述清楚。不要把应在正文中交代的内容提到引言中来叙述,而凡是读者在阅读正文时会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宜在引言中交代。
②引言不等同于摘要,或成为摘要的注释。
③在引言中介绍自己的工作时,既不要过分评价,也不必故作谦虚。对前人在相关领域已做的工作,要客观地介绍,不应该蓄意贬低,以免引起不良效果;同时要少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等。
④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
⑤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5.正文
正文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正文通常占有论文篇幅的大部分。它的具体陈述方式往往因不同学科、不同文章类型而有很大差别,不能牵强地做出统一的规定。
管理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是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在这一步,需要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技术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是证明或实验过程。论文的论点、论据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论证的整个过程,都要在这一部分论述。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作者所掌握的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它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体现。
写技术类硕士学位论文不要求有华丽的辞藻,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讲解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必要时用彩图)来陈述。表或图要具有自明性,即其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欲表达的问题。试验与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研究结果的得出是正文的最重要成分,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尊重事实,在资料的取舍上不应该随意掺入主观成分,或妄加猜测,不应该忽视偶发性现象和数据。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防止错引或重引,避免用图形和表格重复地反映同一组数据。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
物理量与单位符号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选用规范的单位和书写符号;不得已选用非规范的单位或符号时应考虑行业的习惯,或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加以注解和换算。
教科书式的撰写方法是撰写技术类学位论文的第一大忌。对已有的知识避免重新描述和论证,应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佐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
由于不同论文研究的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式格式和写法均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要求是一致的。对正文部分的写作,总的要求是明晰、准确、完备、简洁,具体如下。
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事实清楚,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③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④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⑤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6.结尾
(1) 结论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
结论不是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出发,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内容,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将研究结果升华成新的总观点。因此,只有那些经过充分论证、能断定无误的观点,才能写入结论中。
结论的写作应十分严谨,其语句要像法律条文那样,严谨而可靠,不能有第二种解释。不要用“大概”、“可能”一类的模糊性词语。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着什么问题,应该是非分明地作出回答。写结论时,应该进一步思考,使认识深化;可以用别人已有的结论、方法作进一步验证和比较,要防止由于主观片面而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结论;结论可以引用一些关键的数字,但是不宜太多,一般不再用插图和表格;不要在结论中反复讨论细节,不要评论有争议的问题。
结论的撰写要注意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和前呼后应。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
①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②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③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④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⑤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整合为一段。“建议”部分可以单独用一个标题,也可以包括在结论段,作为结论的最末一条。如果没有建议,也不要勉强杜撰。
(2) 致谢
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致谢的言词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
归纳起来,感谢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的;另一类是在技术上、方法上、条件、资料、信息等工作方面给予支持帮助的。除此之外不在致谢之列。但由于学位论文的篇幅巨大,工作系统且创新性强,包含着完成论文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在这样的情况下,致谢中可以表示对于导师的感激,或是对父母、学长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给予的支持,或是对年轻夫妻一方身负家庭重担,全力以赴支持对方顺利完成学业的感激之情。这样的对感情上、生活上给予支持者的谢词可以保留,但适宜真实、简练,切忌以此来渲染自己的荣耀。
释义2:
期刊中各篇文章的总汇称为期刊主体(即除封面、目次页、总目次页或索引,以及与文章无关的广告、插页等之外的部分)。
1. 页码与页眉
(1) 每卷或每期期刊主体的页码,应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每期页数应基本稳定,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都应为单数页码。
(2)每篇文章应尽可能编排成连续页码; 必须转页时,应在中断处加注“下转第×页”,在接页上注明 “上接第×页”。每篇文章只宜转页1次,且不得逆转,也不允许由转页而导致接页上的文章产生再转页。
(3)主体部分应在页眉位置标示便于迅速识别的刊名、卷次、期号、出版年、月等项目。
2.收稿日期
(1)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2)收稿日期可排在篇首页的地脚,并用正线 (细线) 与正文分开; 也可排在文末。
3.题名
(1)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2) 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 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4.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1) 文章都应有作者署名,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
(2)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或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可标注于文末。
(3) 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的有关规定: 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 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 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4)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如××大学××系)、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建议在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职称和可能有的Tel、Fax、E-mail、× ×基金资助项目等信息。
5. 摘要
(1) 论文都应有摘要 (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T 6447-1986的规定。
(2)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
(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4) 中文摘要的篇幅: 报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为宜。
(5)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
6. 关键词
(1)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
(2)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 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资料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3)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4)非论文或3000字以下文章可略去关键词。
7. 中图分类号
(1) 为了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建议按规范对每篇论文编印分类号。
(2) 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一位。
中图分类号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图
书馆出版社,1999年) 的规定编写。例如: 属于中药材类的论文 [中图分类号] 为R282, 属于中药实验药理类的论文[中图分类号] 为R285.5。
8. 文献标识码
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库准确检索与统计的需要, 建议编印参考文献的类型和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3469规定, 以单字母方式标识文章和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为: 专著 (M),论文集 (C),报纸文章 (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是由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组成。电子文献类标识: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 -EB; 载体类型标识: 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 -磁带数据库,[M/CD] -光盘图书,[CP/DK] -磁盘软件,[J/OL] - 网上期刊,[EB/OL] -网上电子公告。
9. 文章编号
为了便于了解论文的信息,建议编印文章编号。文章编号由六组资料组成。例如1001-5302 (2004) 01-0001-03,其中 1001 -5302为该期刊中国标准刊号中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04) 为该文章发表的年份(用4位数表示),01为该文章发表的期数(用2位数表示),0001为该文章所在的页码 (用4位数表示),03为该文章共有几页 (用2位数表示,转页后的页数不计入)。
10. 引言
(1)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 (2)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以编为 “0”,不编序号时 “引言” 二字可以省略。
11. 论文的正文部分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结论 (结语) 之前的部分, 是论文的核心,应按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规定的格式编写。值得注意的是该国标规定明确指出: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 (或绪论) 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还规定正文 “可以包括: 调查对象、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这种格式较适用于实验性论文。
该国标还规定“……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规定。但是, 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符合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这些规定较适合中医药期刊中有关临床研究、经验介绍之类文章编写之用。
(1) 层次标题
①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 (或词组) 类型相同 (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②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写; 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 “.” 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 “1”, “2.1”,“3.1.2” 等; 各层次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③层次标题要醒目,其字体与非标题的字体要有区别。
(2) 图
①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②图要精心设计或绘制,应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缩尺后字的大小应处于6号至新 5号之间为宜。
③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 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方法同左侧。
④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⑤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图顶向切口,单页图顶向订口。
⑥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图旁空白较大时,可串排文字。
⑦页图版可另编页码,切须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的题名和所在页码。
⑧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写的图序 (如仅有1个图,图序可定名为“图1”) 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 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3) 表
①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②表应精心设计。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加辅线。
③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标注单位均相同, 应将该单位标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 二字。
④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⑤表中内容相同的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上”、“同左” 等字样代替。
⑥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表旁空白较大时, 可以串排文字。
⑦表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表顶向切口,单页表顶向订口。表若跨页,一般排为双页跨单页,需要转页排的表,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 “续表”,续表的表头应重复排出,表题可以省略。
⑧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 (如仅有1个表, 表序可定为表1) 和简明的表题。表序与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4) 数学式和反应式
①文章中重要的或后文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
②数学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 ,/”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
③反应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 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符号。式中的反应条件应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关系的上下方。
④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结构式或数学式等的排列,应遵守有关规定; 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分,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不应混淆。 (5) 量与单位
①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②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 (pH除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③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数值与单位符号间要留适当间隙。
④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 等等。
⑤图表中量和单位应是量的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方式表示。
⑥不能把ppm,pphm,ppb,ppt,rpm等缩写字当单位使用。
⑦词头不得独立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如μm,不用μ; pF,不用μμF。
⑧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词头,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时加词头。
(6) 数字用法
①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②日期和时刻的表示:
a.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
b. 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表示法,如1993年8月18日可表示为1993-08-18或19930818。
c.时刻表示采用GB/T7408-1994规定写法,如13时6分 41.3秒写成13: 06: 41.3。 ③阿拉伯数字的应用规则:
a. 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 b. 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移行。
c. 对于计量和计数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 位数),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适当间隙 (如半个汉字格),不用千分撇“’”。
d. 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和SI词头中文名称以外的数词连用。如1 500 000可写成150万; 124 500可写成12.45万, 不能写成12万4千5百;6 000元不能写成6千元。
e.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于定位的“0”。
f. 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1.600,1.640,3.000, 不能写成1.6,1.64,3。
④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a. 数值范围: 六至九可写成6~9; 3×103~7×103不写成 3~7×103。
b. 百分数范围: 30%~50%不能写成30~50%。
c.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2.5~3.8kg不必写成2.5kg~ 3.8kg。
d. 偏差范围: (26±1)℃,不写成26±1℃; (87±3)%不写成87±3%。
⑤附带长度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 60mm×70mm×90mm, 不能写成60×70×90mm或60×70×90mm3。
⑥汉字数字的使用:
a. 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用汉字书写,如二倍体、一元二次方程式、四氧化三铁、十二指肠、“八五” 计划等。
b. 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顿号,如六七公里,六十三四岁等。
c. 非公历的历史纪年和日期要用汉字,如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1860年11月2日)、日本庆应三年 (1867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7) 外文字母的编排规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
①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
a. 所有计量单位、词头和纲量符号。计量单位如min (分),h (小时),t (吨),kg (公斤),等; 词头如p (皮 [可]),n(纳 [诺]),μ (微),m(毫),h (百),k(千), M(兆),G(吉 [咖]),T(太[拉]) 等; 纲量如L(长度), N (物质的量) 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书刊把词头μ错误地排成斜体。
b. 仪器、组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
c. 生物学中表示拉丁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 (含亚族) 的拉丁名。
d. 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 附录A。
e. 数学式中要求正体的字母。例如: 有固定定义的函数 ——对数函数lg,ln; 其值不变的常数符号——自然对数的底 e=2.718 281 8……; 运算符号——∑ (加和),∏ (连乘),d (微分号); 有特定意义的缩写字——max(最大值),lim (极限),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 等。
f. 射线符号。例如: X射线等。
g. 酸碱度、硬度等特殊符号。例如: pH (酸碱度),HB (硬度)。
②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
a. 量符号及坐标轴符号。例如: T(热力学温度),P (压力,压强),V(体积),L(长度),T(时间) 及x,y,z等。
b. 生物学中属以下 (含属) 的拉丁文学名。
c. 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这一类符号后常须加半字线“-”。: 例如: l-(左旋),d -(右旋),dl-(外消旋),o-(邻位),p- (对位),ap- (反叠构象),sp-(顺叠构象),as-(不对称的),trans-(反式) 等。 (8) 化学元素与核素的符号
①化学元素符号均为正体,且首字母大写。例如: Ca (钙),P(磷),O (氧) 等。
②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 必须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N不宜写成14氮或N14。
③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应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如14N2。
④质子数(原子序数) 可在左下角注明。如82Pb。
⑤对于离子态,应将离子价数和符号 “+” 或 “-”标注在右上角。如Mg2+和O2-,不能写成Mg++和O-。
12. 结论
(1) 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提炼和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
(2) 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 “结论” 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解决的问题。
13. 致谢
(1)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过程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2)致谢文字的字号或字体通常与论文的正文有所区别,并编排在参考文献表之前。
14. 参考文献
(1) 著录原则和方法
①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出处的结论 (无致谢段时) 或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②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重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③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T7714-1987的规定,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著录要求:
a. 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其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 “……李××[1]、王××[2]和赵× ×等[3~5]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结果见参考文献[6]”。
b. 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论文正文的字号编排。
c. 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 或“ibid” 等表示。
d. 参考文献表中,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 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 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 或“and”,而用“,” 分开;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西文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2)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①期刊:
作者.题名 [可酌加参考文献类型] . 刊名 (外文刊名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年,卷 (期): 起页.
例1: 王智民,叶祖光,肖诗鹰,等. 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应用前景分析[J] .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 (1): 1.
例2: Nagao Y,Fujita E,Kohno T,et al.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selective acetylation of alcoholic hydroxyl groups.Chen Pharm Bull,1981,29 (11): 3202.
②书籍:
作者.书名 [可酌加参考文献类型] .卷次.版次(第一版不写) . 出版地: 出版社 (商),年. 页码.
例1: 奚念朱,顾学裘. 药剂学 [M] .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64.
③专利:
专利申请者.题名 [可酌加参考文献类型] .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 例1: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 [P] . 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07-26.
④论文集: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 主编.论文集名 [可酌加参考文献类型] .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
例1. 张全福,王里青. “百家争鸣” 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 见: 郑福寿主编. 学报编辑论丛 [C]: 第2集.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1
⑤学位论文:
作者.题名 [可酌加参考文献类D]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例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 [D] .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⑥报纸文章:
作者.题名 [N] .报纸名.年-月-日 (版) .
例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 . 人民日报,1998- 12-25 (10) .
⑦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可酌加参考文献类S] .
例1: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
15. 附录
(1)有些材料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等,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
(2)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系列A,系列 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 (A1),(B1) …… 系列; 图A1,图A2……系列; 表A1,表A2……系列。
16. 注释
(1) 解释题名、作者及某些内容,均可使用注释。
(2) 能在文章中用括号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 不随文列出的注释,标注符号应注在需要注释的词、词组或词句的右上角。标注符号可用加半个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 2) ……注释内容应置于该页地脚,并用正线 (细线) 与正文隔开。
(3) 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资助项目的论文,应在篇首页的地脚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或代号。
17. 文句和术语
(1) 文句要通顺、精炼,符号和语法应规范。
(2)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的名词和GB3102-93规定的量名称。新兴学科的术语及尚无通用会议译名的术语应在第1次出现时加于注释或附原文。 (3) 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应在第1次出现时注明全词。
18. 文字和标点符号
(1) 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除特殊需要外, 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的汉字。
(2) 标点符号的用法以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为准。根据科技期刊的习惯,建议:
a.省略号用2个三连点 (……) 其后不写“等” 字; 对外文字符号用1个三连点 (…)。
b.用波纹号“~” 表示数值范围。
c.用一字线“—” 表示范围、走向、相关、递进等。
d.半字线“-” 用于复合名称等。
e.外文中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习惯用法。
(3) 外文的编写和转行应遵循有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