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的写作不同于论文的撰写,需要大篇幅,因为开题报告主要是体现论文的主要结构和构想,所以它的篇幅不需要很大,但是也是要简而精的。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需要把论文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等主要情况交代清楚。
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把工程硕士相关专业的资料整理出来,这其中包括毕业论文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理论依据,参与人员的分工安排以及研究时间以及研究经费等等。对于首次接触到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来说,听起来好像挺复杂的,下面我们就具体精选3个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范例一
论文题目: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从有了计算机,人们对于计算机越来越依赖,到现在社会,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计算机革命成为当今速度最快的变革。今天,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遍布人们的现代生活。离开计算机人们将无法控制与操作最新的现代工具。计算机已成功地应用于手表、电话、家用电器、飞机、导弹和武器装备。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急切需要高可靠性的软件和硬件。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现代化装备无不依赖于计算机,而且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的能力来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水平以及竞争力。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故障也多了,由故障引起的问题也增多了。随软硬件出现的问题,会造成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如家用电器失灵)、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如银行系统中断)、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如飞行系统和医疗系统失灵),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危(武器装备失灵)。毋庸置疑,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因为人们的工作已经和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公司都有认知,需要投入大量的工程开发费,以确保设计和推出的软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使用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也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因软件开发的周期一般较长,需要经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以及以及逐级的测试,所以错误和缺陷会渗透到每一个开发环节。需要将这些错误和缺陷屏蔽掉,对软件工程师和编码人员来说是富有极大挑战的。因此,开发出用于确保软件可靠性的技术迫在眉睫。
现如今,基本上大公司都有软件开发部门,最大的任务就是开发出可靠的软件。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包含很多方面,软件的研制周期包含了很多阶段,比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等。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与之对应,对每一阶段的软件可靠性及软件质量进行提高和监管。因此,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外发展现状
可靠性工程师一门已出现的学科,存在时间还是比较短的。作为新出现的学科,可靠性工程不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仅仅出现了半个世纪。因为航空工业和核装备的零差错需求,涉及可靠性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技术研究才全面进入发展状态。现在,一套较完整的可靠性理论体系已被建立,相应的,适合工程实际需求的可靠性技术也被开发出来,建立了合理的可靠性管理方法。但软件可靠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可靠性工程主要还是针对硬件系统的,软件可靠性在八十年代前主要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理论研究,而如何将其应用到工程中指导软件开发,尚在摸索中。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蓬勃发展,软件可靠性得到足够的重视后,软件可靠性工程登上历史舞台,走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互结合的时代,此后,软件可靠性就有了全面的发展。
相比起来,我国对于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起步晚,与美国等一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差距的。在军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无论是软件设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提高国防装备性能和装备水平的同时,同样也需要努力提高军用软件的可靠性,不让软件成为制约装备寿命周期的瓶颈。提高军用软件可靠性也是军工部门和科研部门的装备提升的必然趋势,提高软件可靠性也就成为军用装备的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硬件可靠性日趋成熟,给装备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已越来越少,所以软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装备的质量,因此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成为提高装备的重点和难点。只有保证了软件系统的高可靠性,装备才能在军事对抗中正常发挥作用。因此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来源于某工程项目。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
(1)软件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的研究。针对军用软件结构复杂,且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需在需求分析阶段和概要设计阶段根据软件自身特点提出软件可靠性设计要求。
(2)详细设计阶段和代码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技术的研究。在详细设计阶段,根据已建立的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库,使用系统级软件可靠性屋模型对软件单元模块进行可靠性分析;在代码实现阶段,依据编码规范、静态分析结果汇总、代码审查结果汇总等指导性结果给予编程成员逻辑和编码的规范。
(3)软件可靠性增长预计模型的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是可靠性评测的核心和关键。为了给软件交付提供理论依据,需要建立软件可靠性增长预计模型对软件的可靠性进行预测。结合优化算法使用DFNN建立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对软件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4.论文结构
第一章,对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软件可靠性理论、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并对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在软件研制各周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第三章,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阶段,根据GJB-Z102-2006《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软件可靠性设计要求和可靠性设计技术。
第四章,在详细设计阶段,针对FMECA和FTA的设计缺点,提出了系统级软件可靠性屋模型。在详细设计阶段,将可靠性屋模型应用于XX主控软件的数据库管理模块和RTI管理模块;在代码实现阶段,明确了代码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编码规则。
第五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5.提纲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软件可靠性研究基础
2.1软件可靠性理论基础
2.1.1错误和失效
2.1.2时间
2.1.3失效数据采集
2.1.4评价与预测
2.2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
2.2.1简化设计
2.2.2标准化设计
2.2.3模块化设计
2.2.4可达性设计
2.3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2.3.1避错设计
2.3.2查错设计
2.3.3纠错设计
2.3.4容错设计
2.3.5余量设计
2.4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及分析技术
3.1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3.2概要设计阶段的进一步细化
3.3故障模式、影响、危害性分析
3.3.1系统 FMEA
3.3.2设计 FMEA
3.3.3 CA的类型
3.3.4危害性分析
3.3.5风险优先数方法
3.4小结
第4章 详细设计和代码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及分析技术
4.1详细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4.1.1系统级Ho SR
4.1.2系统级Ho SR在数据库管理模块上的应用
4.1.3系统级Ho SR在RTI管理管理模块上的应用
4.2代码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4.3小结
第5章结论与展望
6.1本文工作总结
6.2论文创新点
6.参考文献
[1]刘东。空间信息处理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2]王帆。软件维护中的成本估算和质量保证技术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 2011
[3]吴震。网管软件可靠性工程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7
[4]王磊。嵌入式管控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与验证[D]: [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7
[5]唐田田。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4
[6]周卫东。组合导航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7]林海。卫星地面软件可靠性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2008
[8]GJB-Z102-2006,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S].北京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社, 2006
[9]G. Q. Huang, M. Nie, K. L. Mak. Web-base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J].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9, 37: 177-180
[10]W. G. Scheneeweiss, L. V. Gmbh. The fault tree method [J].Reliability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tey, 2001, 74: 221-228
[11]陶剑锋,王少萍,姚一平。计算机辅助FMECA与FTA正向综合分析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0, 26(6): 663-665
[12]李扬,徐抒岩,韩成山,等。定量化故障树分析技术在空间相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 2008, 16(11): 2180-2186
[13]王学成,李海峰,路民燕,等。结合贝叶斯网与SFMEA技术的软件故障诊断框架[J].计算机科学, 2010, 37(9): 131-134
[14]J. N. Wu, S. z. Yan, L. Y. Xie.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a solar array byusing fault tree analysis and fuzzy reasoning Petri net [J]. Acta Astronautica,2011, 69: 960-968
[15]何杰,张娣,章小辉,等。基于FTA-Petri网的地铁火灾事故安全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10): 78-82
[16]F. Chiacchio, L. Compagno, D. D'urso, et al. Dynamci fault trees resolution:
A conscious trade-off between analytical and simulative approaches [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11, 96: 1515-1526
[17]P. L. Jelinski, Moranda. Hinal report on software reliability study [R].Mc Donnell Douglas Astronautics Company, MADC Report Number 63921,1972
[18]M. L. Moranda. Predictions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during debugging [C].Proceedings of 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Washingron, D. C, 1975, 327-332
[19]M. L. Shooman. Probabilistic models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prediction [J].Statistical Computer Performance Evalation,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June1972, 485-502
[20]M. L. Shooman. Operational testing and software reliability estimation duringprogram developments [C]. Record of 1973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oftware Reliability, IEEE Computer Society, New York, 1973, 51-57
[21]M. L. Shooman. Structural models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prediction [C].Proceedings of the 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Computer Society, New York, October 1976
[22]M. L. Shooman. Spectre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and its exorcism [C].Proceedings of the 1977 Joint Automatic Control Conference, IEEE, NewYork 1977, 225-231
[23]M. L. Shooman, Naturaja. Effect of manpower deployment and bug generationon software error models [R]. Rome Air Development Center TechnicalReport, RADCTR-76-400, 1977
7.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 01日-11月 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 08日-11月 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 11月 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 12月 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 01月 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 02月 16日-02月20日 晚上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 02月 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 03月 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范例二
论文题目:基于智能算法的火电厂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对于用电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如何利用提高发电机组的热销能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1]。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锅炉燃烧效率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
随着用电的紧张,锅炉燃烧优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的趋势。对锅炉燃烧优化可以从开环和闭环两种途径进行,前者是通过人工参与的方法控制锅炉燃烧情况,而后者是通过设定既定的参数进行自动控制。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使用[2]。
本论文主要就是研究锅炉燃烧优化等相关问题,希望是锅炉等达到最优的状态。本文研究的锅炉燃烧优化问题是基于电厂锅炉设备自身特点进行闭环自动检测控制,并使得设备可以自动相应实时情况,为许多电厂进行设备改造和优化同一定的经验和数据支持。针对锅炉燃烧系统中急需要解决的多种问题[3-6],本文使用燃烧调整的方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使得锅炉可以在实时情况下达到最优运行状态。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课题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案及难点
五、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黄雅罗.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热力发电,2012,2:2-7
[2] 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融资部统计处.2013 年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经营情况[J].中国电力,2012,2:105-110
[3] 王恩禄,张海燕,罗永浩,彭玲.低 NOx 燃烧技术及其在我国燃煤电站锅炉中的应用.动力工程[J],2012,1:3-6
[4] 徐通模,袁益超,陈干锦,邵国桢.超大容量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趋势[J].动力工程,2012,23(3):2363-2369
[5] Jarmoszewicz, G. ;Swirski, K. ; Wojdan, K.. Stochastic Immune Layer Optimizer: efficient tool for optimization of combustion process in a boiler.Bio-Inspired Model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s, 2006. 1st .BIMNICS.2006.361827 Publication Year: 2006 , Page(s): 1-6
[6] Wojdan, K. ;Swirski, K. ; Chomiak, T.. Immune Inspired System for Chemical Process Optimization using the example of a Combustion Process in a Power Boiler. Intelligent Systems Applications to Power Systems, 2007. ISAP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SAP.2007.4441678 Publication Year: 2007 , Page(s): 11-16
[7] 戴佩琨,程均培.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J].火电设备,2012,1:229-231
[8] 张磊,李广华.锅炉设备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6:54-61
[9] 樊泉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煤粉燃烧新技术分析[J],2012,7(2):23-25
[10] 杨震,庄恩.600 MW 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J].动力工程,2012,27(4):111-118
[11] 范从振.锅炉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328-233
[12] Ting-Ting Yang ;Ji-Zhen Liu ; De-liang Zeng ; XieXie, Computer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ICCAE), 2010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boiler combustion optimization. ICCAE.2010.5451473 Publication Year: 2010 , Page(s): 225 - 228
[13] LigangZheng ;Yugui Zhang ; Minggao Yu ; Minggao Yu ; Junbang Chen. Use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in low NOx combustion optimization of a coal-fired boiler.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 2010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NC.2010.5583524 Publication Year: 2010 , Page(s): 4395 - 4399
[14] HuanZhao ; Pei-hong Wang ; Xianyong Peng ; Jin Qian ; Quan Wang.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Combustion at a Coal-Fired Utility Boiler Using 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Invasive Wee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2009. ICEET '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EET.2009.143 Publication Year: 2009 , Page(s): 564 - 567
[15] LigangZheng ;Minggao Yu ; Minggao Yu.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n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for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Boilers. Natural Computation, 2008. ICNC '08.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NC.2008.479 Publication Year: 2008 , Page(s): 178 - 182
[16] 岑可法.锅炉燃烧试验研究方法及测量技术[M].水利电力出版社. 2011,273-277
[17] 李志东.锅炉燃烧优化指导系统的分析及应用[J].自动化博览, 2012(12):32-36
[18] 于树明.燃煤锅炉效率在线监测计算方法的探讨[J].天津电力技术,2000(3):33-37
[19] 李雪亮.实用简便的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华北电力技术,2012(9):15-19
[20] 陈赛.锅炉燃烧优化试验分析[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O2(3):189-191
[21] 徐明厚.42OUh同心正反切圆锅炉燃烧优化的数值计算[J].热能动力工程,2012:222-227
[22] JianhuaZhang ; Bin Tian ; GuolianHou ; Jinfang Zhang. Improvement of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performance usin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shaping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Control in Aerospace and Astronautics, 2008. ISSCAA 2008.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SSCAA.2008.4776235 Publication Year: 2008 , Page(s): 1 - 5
[23] QiangXu ;Jia Yang ; Yanqiu Ya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boiler combustion syste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an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8. WCICA 2008. 7th World Congress on WCICA.2008.4593018 Publication Year: 2008 , Page(s): 765 - 768
[24] Miao Zhenjiang ; Yuan Baozong. An extended BAM neural network model. Neural Networks, 1993. IJCNN '93-Nagoya. Proceedings of 1993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JCNN.1993.714276 Publication Year: 1993 , Page(s): 2682 - 2685 vol.3
[25] Burke, H.B. ; Rosen, D.B. ; Goodman, P.H. Compar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dical outcome prediction. Neural Networks, 1994.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199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NN.1994.374560 Publication Year: 1994 , Page(s): 2213 - 2216 vol.4
[26] 何大方.大型锅炉燃烧优化调整[J].华东电力,2013(3):289-292
[27] 薛美盛.工业锅炉在线燃烧优化[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3,28(5):22-27
[28] 陈剑.锅炉燃烧优化闭环控制系统的初探[J].浙江电力,2013(2):673-679
[29] 陈兆兵,张长友.锅炉燃烧优化调整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13,134(4):22-27
[30] 武宝会,师建斌.用DCS实现锅炉燃烧优化的闭环控制[J8.中国电力,2013,34(10):62-68
[31] 应达云.应用DCS系统实现在线指导锅炉燃烧优化[J].浙江电力,2000(5):183:-189
[32] 徐玲.工业锅炉燃烧过程的稳态优化模型[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13,20(5):82-85
[33] 周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火电厂锅炉实时燃烧优化系统[J].动力工程.2013,123(5):67-69
[34] 毕政益.火电机组运行优化在线管理系统状况[J].热力发电,2000(2):38-41
[35] 潘炼.神经网络控制在加热炉燃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3,19(11):22-25
[36] 郑怀林.陈维南.工业锅炉燃烧系统的分级智能控制[J].自动化仪表,2013,19(7):45-48
[37] 王德文.模糊控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情报,2013(4):72-75
[38] 李智,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优化运行与应用研究[D],博士,东北大学,2012:65-69
[39] 金菊良,杨晓华,丁晶,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J],2000年7月第32卷第4期,20-24.
[40] 石琳坷,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的遗传算法[J].地球物理进展,2012,10(4):67-79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范例三
论文题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本上大多数公司都建立了公司内网,公司内网是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投资管理公司内部信息的安全关系到公司在市场上形势的顺逆,本人在投资管理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公司内部信息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真实公司环境中的信息泄露、信息被恶意篡改、信息保密不严谨等方面对公司产生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损失经验教训的,本人当前的公司对于信息安全还是停留在简单的防火墙、IDS、IPS或者员工培训而已,对于现金流达千万级每日的公司而言,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投资市场形式的判断几乎都来源于可靠的信息,私密信息,由此可见,信息安全对投资管理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公司对于内网信息安全都是比较重视的,因为关系到公司机密,基于上述原因,公司一方面需要重视内网的信息安全,一方面需要信息安全管理软件来保障公司的内网信息安全,内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必须集成现有各类信息安全技术的优势,合理规划内网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建立一种更加客观、严格和全面的安全可信任体系,通过采取更加精细的安全控制措施,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内网中的计算机终端、外设、文件服务器、文件、数据存储设备和员工,周期性的完善管理内网中的信息,从而建立一个涵盖全方面的信息安全体系,提高公司生产力水平。
二、 国内外现状分析
1、 国内现状分析
自从信息网络在我国兴起,对于信息网络安全,我们国家是非常看重的,我国十分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已经将信息安全作为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发展的新趋势,论文从国家安全政策,攻击技术,防护技术三个方面全面总结分析了近两年国际国内信息安全发展的新动向。全面了解这些新政策、攻击技术和防护技术可以为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的实施启到借鉴作用。
信息安全不仅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意义,十二五规划纲要高度强调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提出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实施安全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等制度,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不光光是国家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大多数政府机关,公司企业对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视,在金融、证券、国家党政机关都部署了信息安全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的大环境下,信息安全必须受到重视。对于投资管理公司而言,一些大型资产的公司部署了较为严密的信息安全系统,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公司而言,对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在国内的新闻中多次出现了公司信息泄露导致投资决策陷入商业全套的情况。
2、 国外现状分析
近年来,网络数据泄露事件不断发生,仅2013年以来,数据泄露事件又接连不断:香港八达通卡泄密、富士通ipad2后壳设计图泄密、RSA公司Secure ID技术及客户资料被窃取和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用户数据外泄等等。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其应用于实战的国家,但美军尚未形成统一的网络战指挥体系。组建网络司令部,意味着美国准备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的行动。2011年5月16日美国政府发布新的互联网安全规定,就日后美国如何应对互联网安全等事务提出具体方案,其中最“强硬”的一条规定是,如果日后美国遭遇有可能威胁国土安全的网络攻击,美国可以动用军事实力反击。国外,公司信息安全是受到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将公司的信息安全纳入了一部分国家强制执行的内容在里面。
三、 参考文献
[1] 蒋江.内部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简议[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9) :16-23.
[2] 浦盈.浅谈内网安全之防护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2) :18-24.
[3] 张哲宇,林逸祥.内网安全技术浅析[J].硅谷,2009(11) :20-28.
[4] 刘宏义.公司内网安全模型研究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12) :4-14.
[5] 陈玮,顾韵华.内网安全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6-16.
[6] 陆英南.公司内网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03) :22-28.
[7] 金焱,杜斌.初探内网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A]. 第13届全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
[8] 冯登国,赵险峰.国内外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中国计算机学科发展报告2006[C],中国计算机学会主编,pp.240-254.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 冯登国.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梅挺.网络信息安全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1]Bauer F L. Decrepted Secrete: Method and Maxims of Cryptology[M]. 2ededition, Berlin,Germany: Springer-Verlag, 2000.
[12]Anderson J P. Computer security technology planning study[R]. ESD-TR-73-51, Vol.2.Hanscom Field, Bedford, MA, USA: Electronic Systems pision, Air Force SystemCommand, Oct,2002.
[13]石志国,薛为民,尹浩著.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4]李涛.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5]冯登国,孙悦,张阳.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冯登国.密码分析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7]蒋平,黄淑华,杨莉莉. 数字取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8]戴英侠,连一峰,王航. 系统安全与入侵检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四、论文或工程项目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
1.5研究组织结构
1.6小结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Web 开发技术
2.1.1 Web应用基础
2.1.2 Web Service标准
2.2 B/S结构模型
2.1.1 B/S 实施架构
2.1.2 B/S 实施技术
2.3 SQL Server 2008技术
2.4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系统设计介绍
3.2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信息保密
3.2.2信息认证
3.2.3访问控制
3.2.4信息安全检测
3.2.5信息内容安全
3.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可靠性
3.3.2 系统效率
3.3.3 维护性
3.3.4 易用性
3.4 小结
第四章 公司内网信息安全系统设计
4.1公司内网系统的功能设计
4.2公司内网系统的设计原则
4.3公司内网系统用户登陆流程图设计
4.3.1 系统E-R图
4.3.2数据库物理设计
4.4公司内网系统的模块设计
4.4.1信息保密模块设计
4.4.2信息认证模块设计
4.4.3访问控制模块设计
4.4.4信息安全检测模块设计
4.4.5信息内容安全模块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5.1公司业务办公系统的总体实现
5.1.1 系统登录模块实现
5.1.2 系统界面实现
5.2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
5.2.1信息保密模块的实现
5.2.2信息认证模块的实现
5.2.3访问控制模块的实现
5.2.4信息安全检测模块的实现
5.2.5信息内容安全模块的实现
5.3 小结
第六章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用例
6.2.1 功能测试
6.2.2 性能测试
6.3 测试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研究结论
7.1.2研究不足
7.2 展望
总结
论文开题报告是导师审核同学们答辩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开题报告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开题报告是在选题确定之后,同学们以调研为基础下写的选题技术,它需要说明如何研究工程硕士相关课题,要将对工程硕士课程的论证与设计说清楚讲明白,因此开题报告是提高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质量的重要环节,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