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冬冬 伟忠民 逄秀娟 余克富
【摘要】 目的 制备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并优化其处方。方法 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布洛芬SLN,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结果 通过正交筛选,得到的最优处方为布洛芬0.05 g、F-68 0.35 g、正丁醇2 mL、卵磷脂0.15 g、单硬脂酸甘油脂0.05 g。结论 用该工艺和处方制备的布洛芬SLN符合制剂学性质要求。
【关键词】 布洛芬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处方筛选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纳米粒给药系统,具有颗粒粒径小、生理可接受、延长药物的释放及可实现靶向给药等优点[1]。布洛芬是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口服后消除速度快,为保持药效需多次给药,且长期用药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2]。将布洛芬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用于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射于靶部位可以发挥其缓释的作用,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1 仪器与材料
LS—0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UV检测器、LC—05P液相泵,大连江申分离科学技术公司),DZKW型电子恒温水浴锅(北京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J1C增力电动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 JY92—2D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LS—230激光粒度测定仪(美国贝克曼公司), DELSA 440 Zeta电位测定仪(美国贝克曼公司),80—1离心沉淀机(江苏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600型透射电镜(日本Hitachi公司),THZ—82A型水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单硬脂酸甘油酯(长沙市有机试剂厂),布洛芬(批号2007009001)(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大豆磷脂(批号 061104)(上海太伟药业有限公司),Pluronic F—68(美国BASF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正丁醇(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色谱级甲醇(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葡聚糖凝胶G—50(美国Pharmacia公司)。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布洛芬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参照相关文献[3],采用HPLC法测定体外布洛芬的含量。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entury SIL C18BDS(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mL-1 Kh3PO4-H3PO4(体积比为400:100:0.05),检测波长为263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 μL。
方法专属性:取空白SLN破乳溶液、布洛芬SLN破乳溶液及布洛芬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色谱图见图1。结果表明,布洛芬SLN中的辅料不干扰布洛芬的测定,专属性良好。图1 HPLC的专属性 标准曲线绘制:用甲醇配制系列质量浓度标准溶液,各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A)对质量浓度(ρ)进行线性回归,线性方程为A = 5.899×105 ρ+3.511×103,相关系数 r =0.9 991 (n=6)。布洛芬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0.05~0.80 mg·mL-1 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与回收率均符合分析要求,日内、日间RSD<2.0%,平均回收率为99.40% (n=3)。取三批布洛芬SLN,测定样品含量,结果分别为98.43%、98.55%、98.79%,平均值为98.59%。
2.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具体方法如下:大豆磷脂预先分散在蒸馏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50 g·L-1的磷脂水分散液。将单硬脂酸甘油酯、布洛芬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热到70 ℃使其溶解,加入正丁醇、大豆磷脂水分散液,搅拌使混合均匀,构成脂相。将F—68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热到70 ℃,使之完全分散,构成水相。在高速搅拌下(900 r·min-1),将脂相逐滴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温度70 ℃,继续搅拌20 min,得到透明状微乳。搅拌下将微乳快速倒入2~5 ℃冷水中(初乳与冷水比例为1∶2~1∶5),继续搅拌20 min。经探头超声分散4 min (功率300 w,超声3 s,间隔3 s),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布洛芬SLN混悬液。最终混悬液中布洛芬质量浓度为1 mg·mL-1。
2.3 正交实验筛选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优处方
本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处方筛选。以对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作为正交设计的考察因素,分别是F—68、正丁醇、大豆磷脂、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各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和水平水平因 表2 正交实验的结果
分析结果:Rj 的值越大,该因素影响越明显,由此值可知,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是,A&>D&>C&>B,由此得出最优处方为A2B1C1D1,即F—68 0.35 g、正丁醇2 mL、卵磷脂0.15 g、单硬脂酸甘油酯0.05 g。
2.4 最优处方的确定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确定最优处方:
布洛芬0.05 g注射用豆磷脂0.15 gF—680.35 g正丁醇2 mL单硬脂酸甘油酯0.05 g注射用水加至50 mL
2.5 包封率的测定
本文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布洛芬SLN的包封率[4]。将布洛芬SLN混悬液0.5 mL移入微型柱中,2 500 rpm离心3 min,收集离心液于5 mL量瓶中。加0.5 mL PBS(pH7.4),离心,重复洗脱2次,合并3次离心液于5 mL量瓶中,甲醇破乳并定容,摇匀并过滤。另取0.5 mL布洛芬SLN混悬液于5 mL量瓶中,同样定容并过滤,两份均进样测定,包封率计算方法如下:EE%=(C包/C总)×100%,C包为被包封的药物,C总为药物总含量。结果为86.90%。
2.6 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布洛芬SLN的表面形态,结果见图2。采用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布洛芬SLN的粒径及分布,采用Delsa 440SX电位测定仪测定zeta电位。图2 布洛芬SLN的电镜图
由图2可见,布洛芬SLN呈较为均匀的球形,粒子分布比较均匀;布洛芬SLN的平均粒径为(122±16) nm,粒度分布窄;其表面带负电,zeta电位为 (-46.4±10.3) mV。
2.7 体外药物释放
本文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纳米粒的体外释放,选用PBS(pH7.4)作为释放介质。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释放度测定法[5]。精密移取3 mL质量浓度为1 mg·mL-1的布洛芬SLN混悬液置于截留分子量为14 000的透析袋中,两端夹紧,置于装有30 mL释放介质的锥形瓶中,在(37±0.5) ℃恒温水浴振荡器中,75 r·min-1振荡,分别于1、2、4、8、12、24、36 h将介质全部取出,同时补加30 mL释放介质,过0.45 μm微孔滤膜,进样测定含量。结果见图3。图3 布洛芬SLN在 PBS (pH 7.4)的释放
对释放曲线进行线性拟合,以Higuchi释放模型拟和结果最好,=0.1 282x+0.2 314,r=0.9 878。
3 讨 论
在制备方法选择上,本研究将微乳法和熔融超声法二者相结合,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先制得初乳,再低温固化,然后经探头超声制得最终布洛芬SLN。该法的优点在于不需大规模仪器设备,先分散后超声,所得粒径小,粒度分布窄,且不易聚集。采用正丁醇作为助乳化剂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本文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定药物的包封率。该法准确方便、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因为布洛芬几乎不溶于水,因此选择用PBS(pH7.4)来洗脱游离药物。从布洛芬SLN的释放曲线可以看出,布洛芬SLN的体外释放成双相释放,即初期的突释和后期的缓释。初期的突释效应是由于SLN巨大的表面积导致巨大的释药面积,此外药物在SLN外壳的富集也可能是初期突释的原因。后期的缓释,是因为药物在纳米粒中主要形成了固体溶液而均匀分散在脂质材料中,形成了药物与脂质的骨架结构,表现出缓释行为。
参考文献
[1] Müller RH, Mader K, Gohla S.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 a re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J]. Eur J Pharm Biopharm, 2000, 50 (1): 161-170.
[2] 金有豫. 药理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
[3] 陈德俊,郑静. 布洛芬缓释胶囊含量测定方法改进[J]. 齐鲁药事,2007,26(3):163-164.
[4] 秦晶,陈大为,乔明曦,等.微柱离心法测定阿魏酸脂质体的包封率[J].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 (14):1116-111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部附录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