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红炜,阴素萍,马国强
【摘要】 :为比较注射针刀与封闭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对注射针刀治疗86例与封闭治疗78例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注射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总有效率高于封闭组。表明注射针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注射针刀;封闭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腰3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保守治疗方法很多。从临床骨科看,对本病的治疗首选药物封闭(特别是急性期),其次是推拿按摩、理疗、药物等非手术治疗。为了观察注射针刀疗法的效果,作者将临床病例分组应用注射针刀、封闭疗法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例,男96例,女68例,年龄25~5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有外伤史44例,慢性劳损者98例,无明显诱因22例,临床症状均以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为主要表现。
1.2 诊断依据[1]
1)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2)腰痛或向臀部放射,弯腰困难或不能久坐久立;3)腰三横突部有明显压痛;4)X线显示腰三横突尖部密度升高或变白,腰3或腰4棘突偏歪,后关节不对称。
1.3 治疗
治疗组:86例患者在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可采用注射针刀治疗,在腰三横突尖部定点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注射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当接触到骨面时,将针刀调移至横突尖部,环腰三横突尖部切割3~4刀,再将针刀调移至腰三横突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松动后,然后出刀,用棉签压迫止血,创可贴外贴。本组所有病例每10d治疗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78例患者在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可采用封闭治疗,体表定点同注射针刀治疗组, 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5mL、0.9%NS 5mL加曲安奈德25mg混合液10mL, 注入腰三横突尖部行局部封闭治疗。本组所有病例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
1.5 治疗结果
治疗组86例均2次治疗,其中痊愈70例,占82.1%;好转 12例,占14.3%;无效 3例,占3.6%。有效率96.4%。6个月后随访2例复发,经上法治疗1次后痊愈。对照组78例均2次治疗,其中痊愈30例,占38.5%;好转36例,占46.1%;无效 12例,占15.3%。有效率84.6%,6个月后随访5例复发,后经注射针刀治疗1次后痊愈。
2 讨论
腰三横突综合征属中医“痹证”的范畴,为“气滞血瘀”或“风寒湿”所致,多采用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治疗,其疗程长、见效慢、易复发。西医则认为该病发病主要原因是腰三横突部位外伤或劳损形成无菌性炎症致痛,而封闭治疗可以起到消炎镇痛作用,其虽起效较快,但易复发。近几年针刀医学对该病的病理进行了新的探讨和认识。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认为腰三横突损伤后,引起黏连、瘢痕和挛缩,造成横突尖部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上述的临床症状,在急性发作时,病变组织有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表现加重。依据上述理论腰三横突损伤主要在腰三横突末端,用针刀将其黏连松解,瘢痕刮除,使腰三横突末端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3]。王化京等采用小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优良率达89.32%[4]。我们将小针刀改为注射针刀,既能行使针刀的切割、松解黏连的作用,又能一次性将消炎药物注入病变部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反应,具有解痉止痛,抗纤维组织增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阻断炎症刺激神经末梢疼痛弧之恶性循环,将小针刀和封闭的作用合二为一,1次完成,取得了更好的疗效,且操作简单,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及验证。
参考文献
[1]夏仁云.骨科疾病诊断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73.
[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3]朱汉章.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22.
[4]王化京.针刀松解术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3630例[J].中医正骨,2006,2(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