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比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678 日期:2025-11-0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方案。 方法 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药物治疗指征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4例)米非司酮片每天空腹口服50 mg,2次/d,3天为一疗程;B组(34例)甲氨蝶呤50 mg/m2肌注,共一次;C组(34例)米非司酮片每天空腹口服50 mg,2次/d,共3天,第四天行甲氨蝶呤50 mg/m2肌注,共一次。结果 C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或0.01),而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或0.01),C组显著低于B组(P<0.05);血βHCG一周下降>15%例数 C组明显高于A、B两组 (P<0.01)。结论 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两药联用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药单用,两药联用的副反应低于单用甲氨喋呤。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甲氨喋呤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敏感的血βHCG放射免疫测定和阴道B超的应用,大量的异位妊娠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国内外对异位妊娠的要求也从抢救休克变为保留输卵管功能[1]。我们对比研究了异位妊娠3种药物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我院2003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02例符合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三组,每组各34例。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2.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停经史及腹痛、下腹坠痛,阴道持续或反复出血,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空虚,宫旁出现低回声区,血绒毛促性腺激素(HCG)>18 kU/L,确诊异位妊娠[2]。
  
  3.治疗方法

  A组予米非司酮片每天空腹口服50 mg,一日2次,3天为一疗程;B组予甲氨蝶呤50 mg/m2肌注,共一次;C组予米非司酮片每天空腹口服50 mg/次,一日2次,共3天,第4天行甲氨蝶呤50 mg/m2肌注。3组均根据血βHCG下降情况酌情给予第二疗程,两疗程间隔1周。

  4.疗效评价

  三组均于用药后一周复查血βHCG和阴道B超情况,以后每周复查1次并记录。如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即为治愈;如治疗后腹痛加剧,腹腔内出血明显,治疗后2周血βHCG仍未下降或增高,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适应证而剖腹探查为治疗失败。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三组疗效的比较

  A组用药后一周,其中19例血βHCG下降>15%;附件包块未增大,无再用药,出院门诊随访,治愈23例,治愈率67.65%。B组用药后1周其中22例血βHCG下降>15%;治愈25例,治愈率73.53%。C组用药后1周,其中31例血βHCG下降>15%;盆腔包块缩小>50%无再用药,出院门诊随访,2例分别于用药3天、5天出现剧烈腹痛,βHCG明显升高,B超示腹腔有内出血增多,改为手术治疗;治愈32例,治愈率94.12%。三组疗效比较,C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或0.01),而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血βHCG一周下降>15%者,C组显著高于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见表3。表2 三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例(略)]注:C与A:χ2=7.70,P<0.01;C与B:χ2=5.31,P<0.05;A与B:χ2=0.28,P>0.05表3 三组用药后各指标比较[例(略)]

  2.三组药物副反应比较

  A组胃肠道反应2例,副反应发生率为5.88%;B组胃肠道反应10例,口腔溃疡5例,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 2例,副反应发生率为50.0%;C组胃肠道反应6例,口腔溃疡2例,副反应发生率为23.53%;A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或0.01),C组低于B组(P<0.05)。

  讨 论  

  多年来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既给患者带来手术的痛苦,又增加了经济负担。所以保守治疗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生的重视。

  甲氨喋呤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结合,使其失去活性,间接抑制一碳集团代谢,阻断二氢叶酸还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从而干扰DNA、RNA与蛋白质合成,抑制胚胎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它是近二十多年来治疗异位妊娠最广泛的药物,且疗效肯定。B组治愈率为73.53%,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发生率高,本组达50%,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被迫改行手术,直接影响其治愈率的提高。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的甾体激素,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为受体水平孕酮拮抗剂,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妊娠的绒毛及蜕膜细胞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LH下降,黄体萎缩,使孕囊坏死、流产。推测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作用机制与抗早孕机理相似[3]。苏放明[4]研究认为输卵管内孕酮受体的含量远远低于子宫内膜,因此,只有持续地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才能使蜕膜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坏死。而米非司酮用多长时间、多少剂量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A组治愈率为67.65%,与B组相近。

  有文献报道[5],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后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80%和73%,根治性手术治疗为53%,因此对于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输卵管完整性,对早期诊断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采用MTX+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较为妥当,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甲氨喋呤与米非司酮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治愈率高(C组治愈率高达94.12%),同时两药联用时,甲氨喋呤的使用剂量减少,使用时间缩短,药物的副反应小,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首选方案,特别是对需生育者。

参考文献


  [1]常 青,孙黎黎.异位妊娠与宫内妊娠的鉴别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6):327.

  [2]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10.

  [3]赵兴元,艾 浩.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4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5):311.

  [4]苏放明.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剂量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11(3):162-1631.

  [5]欧 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5):30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