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胆石症手术206例的临床处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757 日期:2025-11-01 来源:论文网

     作者:黄孙标,苏瑞奇,李协佐

【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胆石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206例硬膜外麻醉用于胆石症手术的术中处理,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效果优良,主要存在血压下降的缺点,但可以纠正。结论 硬膜外麻醉仍可用于胆石症手术。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胆石症 利多卡因 血压下降

  胆石症手术是常见的手术,我院在1996~2006年采用了硬膜外麻醉行胆石症手术206例,现将临床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有胆囊结石,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男87例,女119例,年龄35~75岁,ASAI~Ⅲ级,并发黄疸110例,无腹水。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病11例,无冠心病及阻塞性肺气肿。手术种类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或胆肠RY吻合。患者入院后行消炎、利胆、保肝治疗,黄疸病人常规予VitK110 mg肌注,连用3天,改善凝血功能,纠正全身状况,争取血Hb>100 g/L,Hct>0.3,血清白蛋白A>30 g/L,高血压者予硝苯地平或卡托普利口服降压。
  
  2.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置胃管减压,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肌注。入室后30分钟内予复方氯化钠500~1000 ml输入,后接6%贺斯10 ml·kg-1·h-1继续输入。患者左侧卧位,取T8·9或T9·10穿刺置管,根据患者全身状况选用1.6%~2.0%利多卡因和0.16%~0.25%丁卡因的混合液,控制麻醉平面T3、4~12,切皮前以度氟(度冷丁100 mg+氟哌利多5 mg为1单位)1/2~1单位静注使其入睡,预防牵拉反应。若牵拉反应较重,患者难以安静时,再加用丙泊酚先静注50 mg,后以2.5mg·kg-1·h-1泵注维持。术中鼻导管给氧2~4 L/min。当SBP低于90 mmHg或下降幅度>20%时予麻黄碱6 mg静注,若3次应用后血压仍低者,予泵注多巴胺1~5 μg·kg-1·min-1,支持心功能。黄疸患者给予20%甘露醇50~100 ml常规利尿。术中补液液体种类予晶胶2∶1输注,一般以10~15 ml·kg-1·h-1维持,根据血压、尿量、出血量酌情增减,维持尿量达1 ml·kg-1·h-1。有输血指征时输血。全程严密监测心电及全身状况,经常监测脉搏了解病人情况。每约60分钟硬膜外追加首次用药量的1/3~1/2量,予维持麻醉。
  
  3.监测指标及效果判断 予迈瑞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BP、P、R、ECG、SpO2。行CVP置管指导输液60例,均为ASAⅢ级患者。麻醉效果分3级,由手术者判断,内容包括腹部肌松、术野暴露和牵拉反应;优,肌松良好、暴露术野容易,只用度氟预防牵拉反应;良,肌松一般,需再加丙泊酚使患者入睡,加丙泊酚后术野暴露良好;差,肌松差,牵拉反应重,加丙泊酚后仍难以手术,需改插管全麻。
  
  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旁正中穿刺法,操作顺利,麻醉效果优良率94.7%。所有患者在硬膜外注药后5分钟出现血压下降,在30分钟时下降最为明显,与麻醉前比较,P均<0.01。均需要麻黄素静注升压,其中124例(60%)需要泵注多巴胺维持血压(包括所有ASAⅢ级患者60例),均能把血压稳定在术前水平,见表1。CVP值维持在8~11 cmh3O。有19例(9%)在探查胆总管时出现明显胆心反射,心率平均由78.6±6.4次/分迅速下降至42.7±3.2次/分,予暂停手术操作,阿托品0.25 mg静注后上升正常。无心跳、呼吸骤停病例,无呕吐误吸。通气良好,SpO2均维持在97%~100%。手术历时约90分钟。术毕呼唤睁眼清醒。术中用多巴胺者术后继续泵注多巴胺2小时。

  表1 麻醉前后血压脉搏变化情况(略)

  讨论  

  一般来说,不存在对所有患者都合适的“最佳麻醉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麻醉医师的经验和技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大多数胆石症的手术,我们选择了硬膜外麻醉。

  胆石症病例一般都有充分的禁食时间,置胃管应吸引减压,使之处空腹状态。因此,应用硬膜外麻为可行选择。由于胆石症患者以农民多见,体形消瘦,易于硬膜外麻醉。氟哌利多的安定作用相当于氯丙嗪的200倍,镇吐作用为氯丙嗪的700倍,最佳效应持续3~6小时,可增强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且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作用,对呼吸、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1]。度氟1/2~1单位就有很好的预防牵拉反应作用,患者浅睡,保持吞咽反射,能呼唤睁眼,无烦躁及寒战,无呕吐误吸发生。只有10.7%病例牵拉反应较重,需增加用丙泊酚使其入睡,但都能很好暴露术野,完成手术。5.3%病例麻醉效果较差,可能穿刺不到位或导管不在硬膜外腔,如穿出椎间孔。高平面阻滞可抑制心功能,在应用麻黄碱后泵注小至中量的多巴胺能较好的维持血压,但需要掌握用量;因其持续兴奋心脏,有一定的预防胆心反射作用。又因胆红素及胆酸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且胆囊和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在该处操作时可发生胆心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率及血压明显下降,甚至心跳骤停,全麻及硬外麻均可发生,采用局部封闭可减少该反射的发生[2]。因此手术中麻醉者须始终在场严密观察,一旦心率明显下降,即时通知术者减轻或暂停操作,当心率低于50次/分时,静注阿托品0.25 mg,使其心率上升。本组病例均未作局部封闭,所以胆心反射率较高,但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事故发生。有大量报道[3~6],硬膜外麻醉用于胆石症手术有良好效果。黄疸病人常有肾功能下降,应用甘露醇50~100 ml,可增加肾血流,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有改善肾功能作用,而且是炎症反应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对手术等大面积创伤具有保护肾功能作用。
  
  硬膜外麻尚可减少全麻时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生理扰乱少,镇痛完善,减少体力消耗,有利病情转归。可降低医疗费用,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一定作用。一项大型随机回顾性meta分析总结了141项临床研究,共计对9559例手术患者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预后、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围术期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出血、肺部并发症、肾衰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上,椎管内麻醉均优于全身麻醉[7]。
  
  总之,硬膜外麻醉用于胆石症手术时,效果优良,缺点主要为血压下降,但可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1.

  [2]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1.

  [3]王利秀,谢咏群.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炎切除术安全性的探讨[J].四川医学,2007,28(5):549.

  [4]刘 显,席友学,王树林.心肌缺血病人胆道手术的麻醉处理[J].临床医学,2004,24(12):40.

  [5]荣占霞,赵兴起.胆道麻醉处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3,23(5):20.

  [6]时康年.胆道手术260例麻醉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202,31(4):378.

  [7]Rodqers A,Walker N,Schuq S,et al.Reduction of postoporativ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epidural or spinal anaesthesia:result from over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J].BMJ,2000,321:1493-150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