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秋环,赵小平,谭耀坤,何兰燕,黄艳青
【摘要】 目的 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床护理实习生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为临床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对策。方法 将2006~2007年临床护理实习的76名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干预,促使护生通过他助,提高自知,依靠自助,达到自觉培养、维护及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临床实习。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学习态度、总评等五个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劳动纪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自我效能理论可增强实习护生的的自我效能感,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自我效能提高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本科护生 教师 教学方法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 efficacy) 是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1977) 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概念。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1]。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已取得了一定共识,但由于自我效能感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在临床教学情景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还有许多的课题亟待研究。如何结合本科护生的特点,使护生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收到满意的效果,为将来的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是临床教师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它能使护生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逐步具备临床护理、教学、科研的能力和素质。本文拟对增强护生自我效能感进行一些探讨,以供同仁借鉴。
对象及方法
1.对象 选择2006年~2007年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7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8人,男2人,女36人,年龄18~20岁;对照组38人, 男3人,女35人,年龄18~20岁。
2.方法
(1)设计《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内容有:Ⅰ.对医院的环境有陌生感,不能适应;Ⅱ.自感喜爱护理专业;Ⅲ.自感缺乏对护士角色的认识;Ⅳ.自感缺乏对护理工作内涵的认识;Ⅴ.自感缺乏与医院工作人员沟通的能力;Ⅵ.自感缺乏与带教老师沟通的能力;Ⅶ.自感缺乏与病人沟通的能力;Ⅷ.自感缺乏与其他学校实习生沟通的能力;Ⅸ.担心得不到带教老师的关心和帮助;Ⅹ.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护理工作;Ⅺ.担心由于不会或做不好事情而受到临床老师的责怪;Ⅻ.担心病人拒绝我为他进行治疗性护理;ⅩⅢ.很在乎临床老师对自己的评价;ⅩⅣ.如果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会很高兴;ⅩⅤ.如果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会很难受。
(2)分组前集中填写《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分组后将回收的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缺乏对专业的热爱指标中实验组占84.2%、对照组占83.5%;自感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指标中实验组占18.4%~31.6%、对照组占17.9%~32.4%;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护理工作指标中实验组占26.3%、对照组占27%;担心由于不会或做不好事情而受到临床老师的责怪指标中实验组占55.3%、对照组占55%。其它各项均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3)实验组:通过对回收的调查表中各条目进行分析,针对护生的自我效能状况,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编印的学习资料,采取集体讲座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教育,使之能充分认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鼓励护生之间进行交流,谈实习过程中成功的感受,获取替代性效能信息;引导护生不断探索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成败的倾向,并力求作出因果分析,获取直接性经验;指导护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定期根据设定的目标评价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等。促使护生通过他助,提高自知,依靠自助,达到自觉培养、维护及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护生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护生交流思想感受,同时也向带教老师及其他护士了解护生的认知行为表现,不断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临床实习。实习结束时,由项目组成员收集各临床科室对护生的实习鉴定。主要从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劳动纪律、服务态度、学习态度、总评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以1~4分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通过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实验组护生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学习态度、总评等五个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劳动纪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护生均能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比较(略)
讨论
1.培养护生适应医院环境及护士角色转变 临床实习是对护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阶段,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程。本科护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较高外语水平,毕业后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承担护理管理、科研和教学的重任[2],是护理事业的中坚力量。但在从事临床护理实习的早期思想易于波动,不安心于护理专业,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化,实现人尽其才,为以后的护理事业培育高级人才,是临床带教重任所在。指导带教老师要根据本科学生的特点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好环境介绍,讲解护士角色功能,使学生很快适应医院环境及护士角色的转变。
2.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的思想 本研究中有84.2%的护生缺乏对专业的热爱,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国际、国内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增强护生对专业的认识;以教师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抢救时沉着冷静、技术娴熟、得心应手,全身心的投入临床工作中的态度,以及其他同学关心、同情、爱护病人的良好医德医风作为典型,为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逐渐稳固专业思想,对护士这一职业充满信心和热爱,怀着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实习,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验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备临床护理应有的基本功,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护生人际沟通的技巧 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功,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有研究表明[3],教师的评价、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排在护理专业学生常见压力源的前10位。可见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是处理好与带教老师、患者、家属及其他护理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关键。从调查中发现,护生在面临实习时,有18.4%~31.6%护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通过选择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以上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对护生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因材施教,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护生积极向上和求知欲强的心理,帮助其及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指导学生有效的应对各种压力。要求学生尊重带教老师,谦虚好问,多与患者交流,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通过整体护理查房中的病案分析、讨论,锻炼护生与老师、同学、病人的沟通能力,最终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
4.让学生感受成功,给予鼓励性评价,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感受成功是指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中,设法让学生多产生成功的愉悦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班杜拉认为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任务之前就对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有一个推测,一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原有的对自己能力的推测得到验证,自我效能感就会进一步加强;若活动未达到预期目标,个体就可能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失败就会使个体自我效能感降低。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会成功的经验。感受成功须遵循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恰当:自我效能决定护生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的经历时能持续多久[4]。调查中有26.3%的护生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护理工作、55.3%的护生担心由于不会或做不好事情而受到临床老师的责怪。针对此类现象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恰当的教学目标,把起点放在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临界点上,让学生经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如在学生实习的前期让学生去为外周静脉较充盈的病人行静脉穿刺术易于成功,书写一般病人的护理记录易于掌握,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结果学生就能感受到成功和受到表扬,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定得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太难,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太易,缺乏挑战性,学生不会将这种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水平,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2)客观评价学生:他人的评价是影响护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组中有一位护生无意中被老师的言语伤害了她,从而就闷闷不乐,担惊受怕,不敢做任何事,对此,我们及时与其进行思想交流,谈工作中的感受和体会,使她放下了思想包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后期的实习中,最终各项考试考核成绩均取得优秀。因此,作为教师应多积极鼓励学生,多正面客观评价学生。同时要注意评价标准的把握、评价方式的选择,让他们产生一种愉快和自尊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取心。
(3)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和理性对待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培养每一位学生都经得起失败和挫折[5],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失败,对失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消除对失败的恐惧,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为此,我们教育学生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的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多从自身寻找学业成败的因素并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从而有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和个体能力的发挥。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均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了自我效能感对护生获取新知识的作用。
(4)满足尊重需求:作为老师,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尊重学生独立人格是教育人和培养人的前提,也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妙方。本研究组有一位护生为病人留置胃管时反复三次均未能成功插入,受到病人的责备,感到很难过。此时,带教老师不是当面批评,还替学生向病人道歉,并给予顺利置入了胃管,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事后又与学生共同分析操作失败的原因,耐心讲解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经过学生的反复观摩和练习,终于能熟练地掌握了该项技术。如果当时老师一昧地责怪学生,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5.加强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让学生掌握工作的本领 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临床工作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对于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能力差的护生,我们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启发他们多看书,平时加强提问,定期进行临床业务讲座。遇到典型临床护理病例,设定几个焦点问题,要求护生针对问题自行收集资料,然后带教老师围绕焦点问题及护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评,从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等进行讲解,最后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护理体验,巩固理论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专科技术操作前,让护生自己先想象这个操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操作中应注意什么?然后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相应的诱导思考的问题,最终使护生自己说出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此带教法明显提高了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影响行为的先行因素,它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序以及坚持性。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采取各种方法去战胜困难,不轻言放弃,坚持性高,能够观察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因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的增强,又能促使他们为自己设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此循环,学生学习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 (5)上半月版:763.
[2]李雪莉,余永贵,殷 翠.21世纪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17.
[3]蒲豪杰,潘月坤.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压力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下旬版:62.
[4]康晓凤,绳 宇,王莉晓.护理专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10)上旬版:65.
[5]黄绍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发挥自我效能相结合的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