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及问题分析;学生主体;任务驱动;考核评价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审察并反省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致力于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以丰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首先,信息技术课一般只在非毕业班开课,七年级、八年级每周一节课。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一个学校有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足够应付信息技术教学,正因为如此,教研活动开展难度大。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只是知识、理论上的教学,更是在技能与实践上的教学,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和环境。目前,我镇两所中学都达不到人手一台机器的标准配置,上微机课时轮流上课或二人一台,这样上课的效率可想而知了。另外一些电脑在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信息技术老师就变成了电脑维护人员,这样必然会打断正常教学秩序。
再次,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使用具有多重性。信息技术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有时候还要负责全校办公室电脑的软件维护任务。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却不是在教学和教研上。信息技术教师接触的大都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不是学生。他们很少有时间静下来看看教育教学理论,很少有时间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和探讨,开展教研活动更是一种奢谈。
另外,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够到位,学生常常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娱乐的玩具。在网吧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来上网聊天、看电影、游戏的,而真正的用于查资料、工作、学习的并不多见;同样在家庭中的电脑也是用来娱乐的居多,而真正用于学习、工作的计算机往往会忽视,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熏陶”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娱乐的工具。所以信息技术课便成为满足学生玩耍欲的课程。特别是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在组织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今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建议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更新教学理念,凸现学生主体。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偏差和兴趣偏差,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从教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多使用课件类、游戏类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兴趣。
2.采取分组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与平行参考班比较,分组教学班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面对学校机器无法达到每人一台,我们可以采取帮教的形式,让好差搭配,主要让学困生操作,好生辅导,也可让好学生演示,学困生学习。二者互相交换,这样双方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样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上机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可适当奖励自由上网或游戏的时间,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理实施考核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计算机了,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理解力。所以,我们在考核评价时应该多使用“模块式”“任务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模块式”就是说我们每学完一节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测试(检查),模块设置不宜过大,能花10到15分钟完成较宜。而“任务化”就是我们指定一个任务,如设计一个动画、制作一个电子小报、制作一个网页,每项任务应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不要干涉学生的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务必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更上一个台阶;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新路,使计算机教育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