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要了解学生阅读的心理,加强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辅导,纠正不良行为,教学生放正心态,克服紧张心理,教学生学会寻找、斟酌、筛选、归纳。平时在课堂上要做好理性阅读的训练,扎实做好阅读的指导,做到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平时牢牢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强理性阅读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心理 寻找 斟酌 筛选 归纳
指导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的内容上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老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不但篇篇范文分析得仔细,而且还做了不少课外练习。但在历次的考试中,阅读却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的阅读心理缺乏细致了解,不能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阅读的心理是怎样的呢?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分析、研究发现:
1.走马观花型。这种学生做题时的特征是基本不怎么看阅读材料,即使是看了,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眼角的余光看到文字就行,至于那些文字到底写了什么,在心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这样就缺乏判断的依据,做题时就会不假思索,寥寥数个字就把答案写好。结果自然是答得快,错得也彻底。
2.跟着感觉走型。这种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在做阅读题时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阅读材料能看得较仔细,能耐心把材料从头看到尾。比较孤立的问题,也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一旦遇到稍有综合性的问题,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觉得答案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此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往上一写了事。这样的答案连做题的人自己都没有什么把握,别人怎么就会认为它是正确的呢?对这样的答案老师自然会毫不留情地以“×”宣布它的死刑。
3.一叶障目型。这类学生能认真对待阅读材料,做题时会认认真真地把阅读的材料从头看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也能初步斟酌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往往浅尝辄止,不会或不愿深究,结果在答题时往往会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这种答案老师在批改时就会酌情扣分。这里扣一点那里扣一点,最后的得分自然也不会高。
4.条分缕析型。这样的学生数量很小,几乎是凤毛麟角。他们在做题时神态淡定,不慌不忙。先聚精会神地看完全文;再仔细推敲题目,找出问题关键;然后带着问题再读原文分析、比较、斟酌、归纳;最后,在指定位置条理清晰地写好答案。
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心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甚至是对语文也就失去了信心。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理性思考。怎样做呢?
首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辅导,纠正不良行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老师,就必须有抽丝剥茧的准备。
第一,要教学生放正心态,克服紧张心理。初中语文试卷上题量最大的就是阅读题,文字一般在四千字左右,它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如果平时阅读做得较少,看到如此多的文字,难免紧张。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要来不及,赶紧做完,于是便在没有仔细思考的情况下匆匆答题。其实,试卷中应含有多少文字,难易程度设立的梯次,出卷人是经过精心研究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是都能完成的。因而,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不紧张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心态。在整个做题过程中都必须聚精会神,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答题上才能保证取得好成绩。
第二,要教学生学会寻找、斟酌、筛选、归纳。出卷人所出的问题一般在文中有迹可循,要么根据某个语段出题,要么联系全文的某些段落出题。做题时,应在审题后快速浏览全文,尽快找到问题出自哪一段或哪几段;然后仔细阅读这些段的文字,经过慎重地推敲斟酌,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最后找到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出答案。
其次,平时在课堂上要做好理性阅读的训练,做到厚积薄发。
考查阅读,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仔细琢磨其中的要点,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字词会从哪些方面考查,应对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句子会从哪些方面考查,应对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语段会从哪些方面考查,应对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篇章会从哪些方面考查,应对的方法和措施是什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
词语的考查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别的词语;某个词语的表达作用。回答某个词语能否删去,一般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这个词语的意思,从这个词语去掉后原句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删掉后对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的影响。回答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别的词语,一般从这个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上去分析,从这个词的词义的轻重程度上去考虑,从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方面去考虑,从词的搭配上去辨析,从与上下文的关联与照应上分析,写人的文章还应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需要上去思考。
句子的考查一般也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某个句子的含义,某个句子的表达作用,用某个句子的好处。要答好某个句子的含义,决不能孤立地来看这个句子,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其实,出卷人出这个问题,就好像是故意和考生捉迷藏,细心的考生不难从上下文中轻易看出答案。要答好某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这个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二是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回答用某个句子的好处,主要考虑的也是两个方面:一看使用的句式,到底该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还是祈使句,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和所要表达的感情的需要来判断;二是看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根据这种修辞使用的效果去回答。
篇章的考查不外乎文章的中心和写法的探究。怎样把握文章的中心呢?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位置。主要是看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有的文章题目就暗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有的文章卒章显志。(2)找重点语段。很多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直接通过抒情议论来表达思想感情,只要找到这些段落,中心也就找到了。(3)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地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4)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5)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心。文章的写法,初中阶段考查得比较浅显,一般只考查对比、烘托等几种常见的写法,学生只要平时稍微多加以练习,也不难掌握。
再次,要扎实做好阅读的指导。
要做好阅读题,有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一,通读全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即粗略的读。略读的要求是,既要读得快,又要能抓住主要的信息,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在考试中才能应付自如。精读,即仔细地读。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会寻找、斟酌、筛选、归纳。具体做法上文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但指导必须按计划逐步落实。第二,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关键,但往往被学生所忽略。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做错题的现象比比皆是,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那么,怎么审题呢?首先一步,应完整读题,甚至括号里的也不能放过。然后仔细斟酌,弄清出题者的意图,找准关键的字眼。对于题目较长的,问的要点一定要找全,绝对不能有遗漏。第三、认真思考,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总有思路可循,千万不可盲目答题。做题时,要根据老师平时的指导,认真思考并在文中找到答题的依据。第四,答题。答题时,要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具体。不少学生正是因为或观点不明确,或条理不清晰,或内容不具体而扣分。
总之,只有在平时牢牢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强理性阅读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