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中专学校 语文课程 评价 改革
论文摘要:阐明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是中专学校教育改革当务之急。并着重从社会需要、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三方面论述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以及为了课改的顺利实施,应在课程评价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革。
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所以课程设置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等专业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是百科学习之母,语文课程改革更应放在优先的位置。
1、确立语文课程意识是当务之急
在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中,课程意识相当薄弱,尤其是中专学校,由于不需要参加全国的高考、中考,语文课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课程意识淡薄。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的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教学意识而忽视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至于教什么科目、教什么内容都是上级部门的事,教师、学校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课程意识。所以“教什么”的间题不解决,“如何教”也是盲目的,甚至是在做“无用工”。因此,我们到底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组织这些知识,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现在国家对中专教材实行一纲多本,语文课程涌现出大量教材,如有人教版、高教版、各部属规划教材等等,教材种类繁多,广大中专学校及其每位教师就不能不认真研究如何从种类繁多的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或自行编制教材。可见,确立课程意识是中专语文教改的一个先决条件。应该说,中专学校由于没有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语文课程改革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
2. 1课程设置与改革
根据课程论原理,任何一门课程的编制,它必须受到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这三个方面条件的制约。
(1)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开发中专语文课程,明确课改的指导思想。
关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教职成《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全面素养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反映了社会对中专学生的本质需要,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本位,这应成为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关于“语文”,叶圣陶曾说过:“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旧头语言”,就是指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时所使用的口语;“书面语言”,就是指人们用文字写成的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等。语文学科,就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祖国语言,培养、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还认为“语文是工具”,实质上是要求学习者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祖国语言,运用它进行学习、工作,进行交际、交流。由此可见,“语文”的涵义与语言的功能,决定着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在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专学校语文课程要根据这一任务,教给学生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训练他们达成基本的语文能力,同时又要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将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与中等学校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笔者认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是中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即语文课程的设置要由强调专门化转向宽基础、活模块的综合化方向发展。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设想,设置课程不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单一性课程的学科系统性,而体现技能优先。这种课程体系,既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从而兼顾终身发展和当前就业两个方面需要,满足当代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基础要求。宽基础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依据职业群,采用横向集群思路而构建的。活模块阶段是职业专门教育阶段。该阶段课程设置强调能力本位,重视职业资格导向和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活模块,按专业分可设计幼教、文秘、新闻、公关、营销、会计、药剂、工民建、司法等等模块。
在设计活模块课程时,应使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同相应的国家考核标准接轨,活模块课程内容要有针对性。学生在毕业前通过上述鉴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必将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宽基础、活模块的语文课程模式通俗来讲,就是先设置各专业通用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再根据各岗位的特殊需要设置活的语文知识模块。
(3)为了学生的发展,创设研究型课程。
前面提到社会的需要对学生的发展主要提出了全面发展和能力本位的目标,研究性课程正适合了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求。
所谓研究型课程,它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科学方法为主线,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科间的知识迁移与应用,重视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适应学生的主动学习。评价方式以评价学习过程为主,对活动主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如语文应用能力中的交际口语表达涉及到的接待与拜访,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都可按研究型课程来设置。在研究型课程中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和活动:①自我介绍、接待与拜访、演讲辩论应注意什么问题;②自我介绍、接待与拜访、演讲和辩论的实训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研究,着重解决怎样进行这些活动的问题。
中专学生要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培养、提高他们运用言语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既要有一般的语文基础又要具备从事职业需要的语文素养。研究型课程具有较强针对性,因而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从事职业需要的语文素养。正如韩雪屏在思考和预见语文课程结构时指出,未来语文课程发展的三大趋势是:由知识系统转变为训练系统;从文体循环到能级递进;由范文讲读转为言语实践。
这一课程思想也为我们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指明了一条出路。
2. 2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1)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孝纯等名师提出并实践“大语文”教育,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一种认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今天它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大语文”教育也反映了这个系统工程的思想。“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深化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的渠道,优化语文教学的合力。“大语文”强调以发展学生为本,学生学习语文为线索,统筹编排教材,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大语文”教育目标,突出自学能力培养,这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关键;相应“大语文”教学,把“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即把教学过程转变为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精读和泛读,既开阔眼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又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习惯;“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大语文”教育内容扩展了,活动丰富了,但没有额外增加课时,而是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去提高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见,在。大语文”教育下,比传统的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语文能力,最后达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一个例子。从本质上说,教材只是既定教学目标的一个抽象,对于任何一种既定目标,其实现的方式和途径并不都是唯一的。因此,结合“大语文”教学去实现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目标是合乎语文学习的规律的。
(2)强调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它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间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有一个鲜明的特性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实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顺利实施中专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研究性学习,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是适应研究型课程的需要的一种教育、学习方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那么,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研究性学习大致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要选好课题;其次是情境化教学,进行探究和实践;第三,总结、点评。具体来说,选题时要注意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职业能力需要去选题;然后创设相宜的客观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情境,运用情境,融会贯通;最后师生点评,予以强化。
例如,营销专业的公关活动—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幼教专业的“微格教室”;文秘专业的实训室等等,都可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卓有成效地培养、提高中专学生运用言语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构建课程评价新体系
评价知识掌握情况也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把学生考试分数当作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当作测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考试高分当作追求的目标。下面我们把二者的关系用图来表示:
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把考试分数当作教育质量是多么荒谬的观点。用这样的教育质量观来指导教育,势必会忽视甚至放弃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片面去追逐高分,高分低能不正是这种教育质量观下产生的恶果吗?所以,我们要重新构建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目标和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特殊性,除了从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去进行语文课程评价外,语文教学评价也应当考虑进去。由于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评价时就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3. 1全面考核
指既要考核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也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意、态度等。
3.2综合考核
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一课程的研究,将知识与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整合,教师出题学生选题,通过团队合作的一系列活动,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如,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由闭卷考之形式,转变为学生的表演。学生要把作品演好,必然要研读作品,理解人物、情节、环境及作品的思想内涵,在表演中学会欣赏,以表演促赏析。这就是一种综合考核。
3 . 3 测评形式
(1)口试与笔试。语文,顾名思义,说出来的是语,写出来的是文,只强调“语”没有“文”,或只见“文”不闻“语”,都是片面的,所以应在传统的笔试之外加上口试。
(2)语文考评应以主观题为主。因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在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能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应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间题能力的考核;而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客观题难以测评的。语文考评应以主观题为主,这样就能给学生以更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评价方法要从单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综合,最终指向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3)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中专语文课程设置目标,课程内容等是否行之有效,学生最有发言权,所以语文课程评价不能只有教育工作者说了算,而应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转向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只有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确立语文课程意识,构建合理的语文课程体系和结合课程体系选择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法,并对语文课程教学进行J洽当的评价,这才是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析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